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拔毛哥

孩子不能没有妈妈!

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离婚的时候,多想想孩子!

咱们做大人的,不能太自私,多想想孩子!

中国夫妻即使感情破裂,也往往难以走向“离婚”。一方面,冷静期等制度障碍增加了离婚的难度;另一方面,当“离婚”问题摆上台面后,亲友、调解员、法官甚至当事人自己都在考虑“孩子”问题。结果就是,“为了孩子”成为维系低质量婚姻的理由。

无论是基于生活观察还是实证分析,“离婚”对“孩子”似乎确实具有负面影响。但这个负面影响真实、稳健吗?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因为“离婚”事件并不是一个“自然冲击”,“离婚”背后或许还伴随着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长期不睦等因素,这也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如何剥离这些“杂质”,挖掘“离婚”对“孩子”的真实影响呢?今天为大家分享由陈婉琪于2014年发表于《台湾社会学刊》总第54期的研究——《都是为了孩子?——父母离婚负面影响之重新评估》

文章使用TEPS数据作为分析材料,这一数据的优势在于:

其一,TEPS包含了学生心理状况问题选项(如“不想和人交往”“情绪低落”“感到孤独”等),文章利用这些选项构造了“负面心理症状”变量(分值越高,心理状况越差),借以捕捉对“孩子”的影响。

其二,TEPS不但包含父母离婚信息,还包含父母的婚姻质量、亲子关系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剥离“杂质”,更精准地捕捉“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其三,TEPS是一个长期追踪调查数据,时间跨度经历了“初三”“高二”“高三”等多个阶段。因此,文章能有效地避免将“离婚”视作一个“自然冲击”的分析劣势。

这么好的数据质量,想必大家迫不及待地想看结论了。不着急,我们先来看一下基本的描述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上图所示,在“初三”阶段(国三,w2),“父母感情不好”的孩子心理状况更差,但经历“父母离婚”后他们的心理状况会明显改善,在高三阶段甚至成为心理状况最好的组别。这似乎证实了,对孩子而言“离婚”非但不是坏事,反而能让他们从低质量的父母婚姻中得到“解脱”。当然,描述统计只能初步呈现相关关系,让我们进一步观察实证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表呈现了父母婚姻状况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令我们吃惊的是,描述环节的研究发现似乎得到了证实:“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打破了我们的“常识”——

模型M1-M4回归结果显示,“离婚”对“孩子”并不存在负向影响,“父母感情不好”反而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同时,交互项回归系数显示,“离婚”非但不是坏事,反而能有效降低“低质量婚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而M5-M6的分组回归结果又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发现,如果夫妻感情不好,离婚能显著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

多层级成长曲线模型等其他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同时,作者通过逐步回归、交互项分析等手段对“离婚”正向效应的产生机制也做了进一步分析,认为——离婚能够帮助孩子“脱离父母婚姻内剧烈争吵”,进而有效地降低孩子的焦虑、忧愁程度

那么,以“为了孩子”为由维持低质量婚姻真的明智吗?真的能够起到“为了孩子”的作用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