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扬州法院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活动为主题,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追求目标,把执行工作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工作来抓,加大执行力度,规范执行管理,创新执行思路,提升执行效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

11月18日,扬州法院集中发放执行案款共计3017万元,共涉及105个案件,其中线上发放577余万元,支票和现金线下发放2440万元,当天到线下现场领取案款的当事人共计57人。据了解,截至10月31日,全市法院共受理首次执行案件2.12万件,同比增长14.12%,执结1.81万件,同比增长34.22%,执行到位金额26.94亿元,共发放案款24.69亿元。

据悉,扬州法院以“三个一”建设为着力点,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协同联动为引领,科技赋能为支撑,效率提升为目标,通过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有益探索,在全省率先推行“全链式一体化”执源治理和执行服务体系改革。积极向上争取扬州为类个人破产工作试点地区,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引》,创新建立破产公职管理人制度,被省法院评为创新工作机制,在全省执破融合推进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试点方案被省法院向全省法院推介。目前,全市受理类个人破产案件25件,结案7件,公职管理人担任管理人基本全覆盖,工作成效正逐步显现。

据介绍,扬州法院今年执行条线确定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工作主线,以“1+4”专项行动为抓手,先后制定了《1+4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开展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开展服务地方重点企业专项执行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以“暖企”行动为牵头,与市信用办联合制定《关于协助开展企业失信被执行人现场调查活动的通知》,与税务部门协调提供相关企业纳税信息,与市场监管部门协调提供企业注销、吊销情况,联合各乡镇开展企业经营情况摸底调查,为1名履行了个人债务的被执行发出了全市首份《信用修复证明》,确保其顺利注册了新的公司。积极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松绑”,采取教育督促、指导帮扶、失信约束等措施,促进失信企业主动履行义务、修复信用,依法将905家企业从失信“黑名单”中删除,全市严重失信企业占比降至0.67%,全省最低。

接下来,扬州法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并重,惩戒失信和激励诚信并重,充分发挥执行职能作用,努力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