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溪港湿地公园拍摄到的卷羽鹈鹕

继去年打破纪录后,今年无锡秋季猛禽迁徙统计数据再创历史新高!眼下正值候鸟迁徙季,近日由无锡观鸟爱好者对本年度秋季猛禽的观测统计数据出炉,共记录猛禽20种、2213只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0%。

今年猛禽迁徙数据有了新变化

从本年度秋季猛禽的观测统计数据来看,燕隼、凤头蜂鹰、红脚隼、日本松雀鹰等构成了今年过境猛禽的“主力”。不同的是,灰脸鵟鹰今年秋季无锡地区记录数量较少,仅135只次,远少于去年的762只次。观鸟爱好者分析,可能是受天气影响改变了局部迁徙路线、内陆分流,或者是观察强度不足。在观察迁徙猛禽的同时,也常能看到居留型猛禽的“表演”。在本年度秋季猛禽观测中,林雕的目击数量达到63只次,已经成为继红隼、凤头鹰、松雀鹰之后,常见程度排到第4位的留居型猛禽,与前几年观察数量相比,其扩散现象十分明显。

今年猛禽迁徙高峰时期,“鸟友”们还实现了多个观测点的同步观测。在本地各猛禽观察点中,军嶂山是“鸟友”们最喜欢去的“观猛点”。受益于去年冠嶂山登山步道及观景台的打造,冠嶂山成为了新晋热门“观猛点”,单日记录猛禽14种、数量过百。此外,今年“鸟友”们还开辟了非典型性观察点沙渚。沙渚位于湖边,是军嶂山脉的最南端,属于猛禽“离锡通道”,每年的猛禽迁徙季,部分猛禽会通过这个犄角,东西迁徙或南北跨湖。去年“鸟友”们在此观察到大群灰脸鵟鹰集结离锡,今年又在此记录到大群红脚隼。

大溪港湿地迎来极度濒危鸟类

随着天气转冷,新吴区新安街道大溪港湿地公园也迎来了候鸟迁徙高峰期,其中包括一些珍稀鸟类。前不久,大溪港湿地公园公众鸟类监测员苏涛在太湖边发现了3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卷羽鹈鹕,这是无锡首次在野外记录到该种鸟类。据分析,这3只卷羽鹈鹕因为冷空气南下过境,在大溪港湿地短暂停留觅食后,便会再次启程。

候鸟选择迁徙落脚点是非常挑剔的,卷羽鹈鹕也不例外。作为鹈鹕中的“重量型”选手,卷羽鹈鹕是一种大型的白色水鸟,身长约180厘米,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桔黄或黄色,颈背具卷曲的冠羽。它们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一带,喜欢生活在大水面,没有人为干扰,食物丰富且能上岸栖息的“乐土”。据统计,卷羽鹈鹕在整个东亚种群数量不足200只,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的境地。2021年,卷羽鹈鹕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据观察,卷羽鹈鹕在大溪港湿地的停留已经超过了6天。对于野生珍稀鸟类,“鸟友”们呼吁“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公众监测员助力“人鸟共家园”

湿地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种类及数量被认为是最直观、最重要的生态指标。鸟类监测既可以提供鸟类迁徙变化的信息,又是评估环境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近日,来自无锡各行各业的22名观鸟爱好者在优美的太湖边与大溪港湿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大溪港湿地公园公众鸟类监测协议》。协议期间,观鸟爱好者可以凭证上岗,出入大溪港湿地各处观鸟最佳点位,在业余时间进一步完善鸟类监测数据,助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士介绍,在近期的大溪港湿地公园公众鸟类监测中,监测员们观测到中华秋沙鸭、普通秋沙鸭、白秋沙鸭、花脸鸭、青头潜鸭等鸟类。未来,公众鸟类监测员还将担任大溪港讲解员,免费向公众科普本地鸟类知识,不断激发公众关注和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热情,让“人鸟共家园”的生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