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庆,斋名雅荣堂,1955年生,重庆人。中央电大本科毕业。重庆交通大学六级职员。
出生于重庆市渝中区石桥铺小学,先后在重庆市南岸区窍角沱小学和南岸区石桥民中读书,1972年下乡当知青,1977年在西藏高原当兵,1980年由部队复员分配到重庆交通大学搞后勤工作。工作期间自学考试法学大专毕业,中央电大法学专升本毕业。
祖传写作方法,关注民族复兴。李荣庆在中华传统诗词艺术创作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有所造诣。2012年应邀出席北京艺术家会议,作品发表于40多种书(网)刊。现任中国艺术促进会委员,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博导,中国国学协会常务副主席,台北故宫匠人,重庆市南岸区作协会员,国家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荣获2007年度中国时代人物(杂志),2010年中国艺术人物(邮票),中国大众文学百花奖,郭沫若文学艺术奖,联合国艺术终身成就奖,法国艺术与文学司令官勋章。高级国学师。
文艺学理论选登
简谈文学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李荣庆
提要:文艺具有一脉相存的规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关键词:继承、发扬、适应消费需要
一
自古以来,英雄、名马、美人三位一体,在文学史上构成了多少壮烈又艳丽的传奇故事。
(一)
《诗经》的《卫风一硕人》就有着对美人这样的描述:“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
译文:“纤纤指如茅芽儿,雪白皮肤像凝脂,颈项比那木虫白,方正前额弯眉梢。轻盈笑时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创作距今二千五百多年,由毛亨所传,它对中国二千多年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而广泛影响,《硕人》所反映的,是卫庄公夫人庄姜初适卫时,国人对其美丽的赞扬,是我国由母权社会进入英雄(男性)主宰社会以来,对女性欣赏的代表性描述之一。
(二)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南方楚地民歌基础上创造的崭新文学体裁——骚体,是《诗经》之后古典诗歌的一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屈原在为祭祀山神的颂歌《山鬼》原文中写到:“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这是一首优美的悲剧性恋歌的开始二句,是传说中对美丽善良的巫山神女的形象描述。当然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屈原,全诗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前两句其大意是:我屹立在宛延的山脚啊,身披绿色和花卉的美丽衣裳。我含情流盼和美微笑啊,你(山鬼的恋人)慕幕我的娇美。(笔者意译)
对比 《诗经》《硕人》: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楚辞《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点评:屈原在《山鬼》中继承《经诗》对美人的形象描绘中,既使用了面部表情《硕人》的特点,又使用了身体形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窈窕” (《关睢》)。这无疑是文学形象的描写的继承概括和发展。
(三)
到了唐朝,白居易在唐诗《长恨歌》对美人杨贵妃有这样的描述:“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对比 《诗经》《硕人》: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楚辞《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唐诗《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点评 继承性:后者相对于前者都有画龙点睛之笔——眼睛;发扬性:《山鬼》——对美人的描绘由面部发展到身体;《长恨歌》——由面部发展到第三人,而且使用了对群体的反比方法。
从以上不同时代的古典作品反映的传奇故事中,我们发现其对文学艺术的继承借鉴和发扬绝非偶然,这是文学艺术创作规律的递进性完善性的必然结果。
二
恩格斯在谈到哲学发展的时候指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有由它的先驱者给它而它更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② 同理,文学艺术的历史发展也是这样。中国古代的文人大多能斟酌于古今之间,既总结、归纳和继承古人的法则,又加以创新和改造,延续着文学艺术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刘勰的通变论就是试图从理论层面上阐发文学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他提出“变则其久,通则不乏”的文学变通思想,强调通变之于文学传统延续更新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古典文学流派中,七子派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值得商榷。
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高峰《红楼梦》,受到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研究表明,其在思想内容上,写宝黛的爱情,明显地受到了《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某些影响;在选材和写法上,描写日常生活,写得异常细腻、逼真,显然是受到《金瓶梅》等言情小说的影响;在组织结构上,其宏伟、严密的体制则是继承了《三国演义》长篇小说的传统。该名著的出现,正是作者在我国文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重大创造的产物。③
三
现代文论史上的继承革新理论强调在批判继承文学遗产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鲁迅先生提出了批判继承文学遗产的“拿来主义”, 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毛泽东提出了“推陈出新”的诗学命题。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④ 上述观点是对文学艺术继承发扬的科学总结,在我国当代文艺工作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实践应用。
综述
我国是世界三大著名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构成,文学艺术成就威名远播,影响深远。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奇芭绽放,异果累硕。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生产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对历史的自然科学技术继承发扬和创新的结果;同时我们也认为,文学艺术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物质条件下的精神产品,具有精神消费的巨大潜力和市场。文学艺术的生产应当适应人们精神消费的需要。我们在物质生产技术告别落后的同时,不得忽略了文学艺术曾经占据的领先地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今天,我们并不排斥借鉴外来和洋为中用;更为重要的是,要饮水思源,发扬光大中华,传承文化精粹,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小康社会,改进提高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消费需要,重塑自我;纵观中华,横看世界,创造具有广泛美感,鲜明个性,艺术精湛的文艺作品。因此,我们非常必要以生产和消费的视野,充分发掘文化宝藏,首先根植于我国文学艺术文化的肥沃土壤,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① 《诗经全译》第74页,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②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5页。
③ 《文学概论新编》 童庆炳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10月
④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48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