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每年有数百万国际游客涌入墨西哥金塔纳罗奥州(Quintana Roo),但这里仍然有许多鲜为人知的隐藏瑰宝。比如,在金塔纳罗奥州南部,靠近坎佩切州(Campeche)的边界,就有两处保存完好但被低估的玛雅遗址——科洪里奇(Kohunlich)和兹班切(Dzibanché),值得额外花些精力去参观一下。

要前往这两处遗址,无论是从坎佩切州的斯普希尔(Xpujil),还是金塔纳罗奥州的巴卡拉尔(Bacalar)或切图马尔(Chetumal)出发,都只能通过自驾或跟团的方式。

目前,科洪里奇每天8:00开放,入场费为85墨西哥比索,约合人民币30元,而兹班切从9:00开始营业,费用为70墨西哥比索,约合人民币25元,兹班切的门票里还包括了基尼奇纳(Kinichná)金字塔的费用。不过,你可能还需要向当地居民支付额外的费用,因为目前他们在距景点几公里的地方设置了路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科洪里奇

与其他玛雅遗址相比,科洪里奇保存得相当完好,这里还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因此仍然相对不为人所知。不过,按以往的经验这里早晚有一天会人满为患,所以有机会最好早点来。

这座城市建于公元6世纪初,直到13世纪左右仍有人居住,其建筑糅合了斯普希尔周围遗址的里奥贝克(Río Bec)风格和危地马拉的佩滕(Petén)风格。 然而,科洪里奇与这两个地区的历史关系的程度都仍然是个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石碑广场(Plaza of the Stelae)

进入遗址,首先会遇到一个被称为国王神庙的大平台,人可以上去,但阶梯在另一侧,需要从后面要介绍的默温广场(Plaza Merwin)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入口通道的另一侧则是西北住宅区,大约在公元600至1200年之间一直被使用着,这里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扩建而成的,据考证这里居住着一群专门用贝壳制作物品的工匠。再往前就是卫城,这也是科洪里奇最大的建筑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城顶部有各种建筑物的废墟,这可能曾是精英阶层的住宅区,从卫城向下看,便可以欣赏到石碑广场的最佳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卫城顶上下来,可以围着底部走一圈,感受一下它到底有多大。而且神秘的是,这里好像有可以从下层进入的密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碑广场是城市的中心广场,科洪里奇的许多最重要的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广场的东面是一座建于公元600年左右的建筑,被称为石碑宫殿。它的底部上有三座石碑,不过看起似乎从未被雕刻过。因此,考古学家认为在古代它们都是被涂上灰泥彩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面具神庙(Temple of the Masks)

离开广场,前方会发现一条森林小径,向东把你引到面具神庙,这里可以说是科洪里奇的海拔最高点。它建于公元500年左右,是遗址中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具神庙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金字塔阶梯两侧装饰着华丽的面具,每个面具高约2.5米。它们表现的是太阳神(Kinich Ahau),但也可能代表了统治王朝的不同成员。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面具都面朝西,望向夕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面具是在早期古典时期的最初建筑阶段添加的,后来在公元700年左右,被第二个时期的建筑所覆盖。但由于第二个阶段的建造很粗糙,面具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重新显露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面具现在已经由茅草屋顶遮挡保护起来,金字塔仍然可以攀爬,但是顶部的小神庙看起来基本上都是空的。

面具神庙是为数不多的保持其原始灰泥装饰的玛雅金字塔之一,墨西哥各地的许多其它玛雅金字塔也都是以这种风格建造的,但很少有表面保存这么完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默温广场(Plaza Merwin)

从面具神庙沿着小路向西南方向走,很快就会到达一座球场。如果你之前已经去过几个玛雅遗址,那么看到球场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虽然规则可能因城市而异,但大体上都是两支球队的队员用臀部和大腿击打橡皮球,使它穿过石环以取得胜利。这种比赛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宇宙的运动和光明的力量对抗黑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过球场就是默温广场,它紧挨着石碑广场,与之相比,感觉就像是城市的一个完全不同的区域。不仅各种小建筑物更加密集,就连矗立在这里的茂密树木,都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研究,默温广场应该是在主广场之后落成的,许多建筑物都是按照附近的里奥贝克的风格建造,在这里会举行相对较小的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27级台阶

一条森林小径通向遗址的最南端,在那里会发现一座精心设计的住宅区,被称为“27级台阶”。正如你可能猜到的那样,它是用为到达它所在山丘而建造的台阶数命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建筑保存完好,只要稍加想象,脑海中就能浮现出科洪里奇贵族们的日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兹班切

离开186号高速公路并向北行驶,最终右转就到达了兹班切。不过,当地村民在道路上设置了路障,据他们所说,游客每天使用这条道路,而他们却从未从管理景点的政府那里得到钱。因此,他们只能自己动手,向所有外来者收取一笔费用,并表示这些费用将用于未来的维修。这些村民向外国人收取100墨西哥比索,约合36元人民币,而相比之下,墨西哥人只需支付50比索,而这种情况在墨西哥并不少见。

从历史角度讲,兹班切最引人注目的方面之一是,根据在这里发现的铭文,它被认为是后来统治卡拉克穆尔(Calakmul)的卡恩王朝(Kaan dynasty)的起源,这个王朝的标志是广泛分布的蛇头符号,被称为“Kaan”。

而距离这里约130公里的卡拉克穆尔后来成为了玛雅历史上最伟大、最强大的城市之一,所以这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

卡恩人也被称为“蛇人”,可能在整个公元5世纪和6世纪统治着兹班切。而即使在他们前往卡拉克穆尔之后,兹班切仍然继续蓬勃发展,其最后标注日期的文字定格在公元909年。

  • 6号金字塔(Structure 6)

兹班切因拥有几座大型金字塔而引人注目,这显然为卡恩王朝后来建造出巨大的卡拉克穆尔2号金字塔提供了有用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遗址,会立即遇到 6 号金字塔,也被称为“门楣神庙”(Temple of the Lintels)。和这里的许多建筑物一样,它也是可以攀爬的。在顶部,你会发现两座带有拱廊的庙宇。

虽然现在不太明显了,但这座金字塔曾经是完全用彩绘灰泥装饰的,不过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中叶的木雕楣梁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6号金字塔的早期部分建于公元300到600年,而顶部的庙宇则是在几个世纪后才加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江恩广场(The Gann Plaza)

沿着小径继续向南走,就到了江恩广场,这里是以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研究该遗址的考古学家托马斯·江恩(Thomas Gann)的名字命名的。江恩广场拥有许多不同的金字塔,咱们重点关注以下这几个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场的北端矗立着16号金字塔,它有着一条长长的阶梯,用于特殊的仪式。这座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历经了几个世纪,有趣的是,曾经用来安置灰泥面具的石头残留物还保留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号金字塔规模较小,处在广场的西边。它的顶部曾经有两个房间,现在已经不见了。这座建筑最有价值的是其周身有一些似乎描绘当地统治者的灰泥装饰带状残余物。

东边的2号金字塔则是江恩广场的亮点,也被称为考莫兰斯(Cormoranes)金字塔。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是该遗址最大的金字塔,建于公元5世纪,风格受到特奥蒂瓦坎(Teotihuacán)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值得注意的是,2号金字塔是卡恩王朝天证王(King Sky Witness)的陵墓。顶部是一座有两个拱廊的庙宇,而且与科洪里奇的其它金字塔不同,这座金字塔现在是没法攀登上去的。

在金字塔的侧面,可以看到原始灰泥装饰的各种残余物,现在被茅草屋顶保护了起来。

  • 西巴尔巴广场(Plaza Xibalba)

江恩广场的东边是西巴尔巴广场,两侧是两座建在高地上的长形宫殿。每座宫殿有九个开口,而这个数字与地狱的九位领主可以关联在一起,因此我们得到了广场的名字——西巴尔巴(玛雅的地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这两座宫殿都曾经有阶梯,但在西班牙殖民期间遭到了拆除,而且石头也被劫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场的另一边则是1号金字塔,也被称为猫头鹰神庙,它以佩滕风格建造,内部是一位贵族女性的陵墓,并且发现了许多随葬品和珠宝。

1号金字塔的外部也有着灰泥饰带装饰,阶梯两侧同样放置有面具,这跟科洪里奇的面具神庙非常相似。

这座金字塔也是可以攀登的,从顶部能够欣赏到兹班切及其周边地区的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住宅区和小型卫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完金字塔后,有一条小径会将你带到一处僻静的树林,这里有许多密集的建筑物,很有可能是统治精英的住宅宫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阶梯向上是一座小型卫城,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文物,包括香炉、金饰和黑曜石刀,一些灰泥艺术品也部分保留了下来。

基尼奇纳(Kinichná)

在附近的基尼奇纳遗址还有一座更大的金字塔,距离兹班切仅几公里。因为那里只有这么一座建筑物,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它包含在兹班切的门票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金字塔建于古典早期(公元300至600年)的某个时候,其由三个主要层次组成。最底层占地面积很大,从后面和侧面看,就像一座覆盖着茂密植被的天然山丘,而只有正面清理了出来,显出建筑的本来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上第一段阶梯,就到了第二层,这里有两座带拱廊的庙宇。在古代,它们也会像上面提到的那样用大面具装饰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是第三层,这里也有两座庙宇,但这次它们共用一条廊道,在当时它们同样会被用灰泥彩绘进行华丽的装饰。此外,塔顶曾装饰有玛雅太阳神(Kinich Ahau)的雕像,这座金字塔现在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科洪里奇和兹班切的金字塔一样,这座金字塔也被用作陵墓。里面埋葬着两名贵族,并且陪葬着一批玉器,据说属于该地区所发现的价值最高的那一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怪的是,现场的指示牌上并没有提到金字塔的总高度,而且在网上也找不到相关信息。但无论如何,金字塔顶部的风景实在令人印象深刻。即使刚刚参观过卡拉克穆尔和斯普希尔周围的玛雅遗址,攀登这座金字塔也还是非常棒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