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淄博市相关民间传说发展,塑造特色神话文化习俗》

在传统社会,淄博市相关民间传说大多结合相关祭祀活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庙会经济,如博山颜文姜祠的颜文姜诞辰庙会、省亲庙会,沂源县牛郎织女景区的七夕庙会、老子诞辰庙会,高青秃尾巴老李传说相关的二月二老李庙会等等。

淄博市民间传说庙会经济中,颜文姜庙会影响最大。八十年代,颜文姜庙会逐渐恢复,与之相应的庙会经济亦得到逐渐恢复,并逐渐引起政府的重视。

2002年,博山区成功举办“山东·博山首届文姜庙会”,实施旅游带动经济战略,促进当地经贸活动。庙

会前,各单位、各商家即邀请周边地区对口业务单位来博山参加庙会、旅游观光,洽谈、考察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庙会期间,文姜广场及周边区域划定区域设立博山风味小吃、民间工艺品、陶瓷、琉璃、料器、内画、刻瓷制作摊位。庙会历时5天,方圆数百里内的游人蜂拥而至,每天人流量5万余人,8月8日甚至超过8万人。

庙会期间,当地交通运输、饮食服务、产品销售、旅游购物,都进入难得的“黄金季节”,庙会综合经济收入非常可观。

水果、饮食的店家,说到庙会期间一般营业额会激增,比平常高三倍左右。一些商家还会说到,与客人聊起颜文姜传说,还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对于双方的合作具有促进作用。

牛郎织女景区七夕也有迎亲庙会仪式。届时,人们会从牛郎庙抬着花轿祭品去织女洞。

全程有一公里左右,庙会期间,游人异常多,最多能达到6万人。据景区附近的居民描述,庙会期间,去景区旅游的人车辆拥堵能达8里路。

附近城镇如博山、淄川等地来旅游的人很多,对于整体营销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七夕庙会对于当地人们的经济收入有极大促进作用,当地群众也会设置旋转木马,滑梯等游乐设施吸引游客;七夕庙会还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如当地的特产樱桃、苹果,以及核桃的销量七夕期间会直线上升。对于当地商贩来说,旺季的到来能够带给他们高于平常4-6倍的收入。

在景区附近的饭店店主来说,最喜欢的就是七夕的那一周,由于地处景区主干道,在七夕时节人员暴增,使得到店内用餐人员增多,店内难得出现等位的情况。

除了作为饭店的角色,店内也会销售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因此,一天的销售额往往高于平时好几倍。

相对而言,淄川区、高青县则尚未结合孟姜女传说、秃尾巴老李传说开展庙会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淄河镇民众并没形成孟姜女祭祀活动,在民众心目中,孟姜女只是一个平凡的民间妇女。

而高青历史上则存在老李庙、芦姑台,以及相关祭祀活动,也存在相关的庙会经济。不过,就目前而言,高青芦姑湖的相关开发策划似乎也并未考虑恢复相关庙会的可行性。

另外,政府主导的文姜庙会活动也曾受到学术界及民间人士的质疑,认为过分强调招商引资,忽视颜文姜庙会的民间性,不利于文姜庙会活动的民间定位。也因此,在2013年举办的颜文姜庙会中,政府提出“文化庙会”的口号,取消庙会期间的商业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民众的主导作用,保持庙会民间独立性。

声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