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院于1947年11月1日,是浙江大学创建的首家附属医院,是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单位、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全国13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

2021年11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和《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10,连续12年稳居浙江第一,8大专科进入全国排名前10。2022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5,7大专科进入全国前10,传染病学、消化病学双双名列全国第1名,其中传染病学连续9年位列全国第1位,五年总科技量值排名全国第5。2022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1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结果中,医院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5,排名等级A++,连续4年进入全国前1%。

疼痛科

慢性疼痛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科建科以来,秉承“为民除痛乃神圣事业”为宗旨,依托浙大一院强大医疗整体实力及先进设备优势为后盾,学科已成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平台,是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临床诊疗中心,致力于慢性疼痛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临床

目前在浙大一院三个院区设立门诊,在庆春院区和之江院区设立病房。拥有临床技术精湛的专业团队:学科带头人冯智英主任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等。每年疼痛门诊数量超过40000人次以上,病房收治疼痛患者3000人次以上。并于2017年9月跨区域牵头组建浙大一院疼痛医学联盟,充分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具有“浙一疼痛科”特色的医疗联合体。

科室团队刻苦专研,规范技术,开拓创新,包括“头面痛的个性化/综合治疗”、“冲击波无创治疗肌骨疼痛”、“基于评估的药物精准治疗”、“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疼痛治疗”、“超声引导下触发点肌肉松解术”、“超声引导下神经脉冲射频术”、“鞘内连续输注系统植入术”、“PRP注射治疗肌骨疾病”、“神经电刺激植入术”、“三叉神经射频术和球囊压迫术” “椎间盘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等等。最近三年也分别荣获“全国冲击波疼痛治疗创新奖”、“ 难治性疼痛规范化示范基地”等,践行疼痛学科 “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新理念新方向。

科研和教学

作为省内学科的领头羊之一,浙大一院疼痛科近 5 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青年基金 1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个,省科技厅重大研发项目 1 个。经费合计达 2000 万元左右。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6部,获得专利6项,参与撰写行业指南和国家级疼痛相关专家共识和指南10 余个。每周举办网络业务学习和线下学习,每年举办大型继教班学习班 1-2 次和学术沙龙5-6次,举办下基层义诊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省级医院医护人员的诊治,同时为在全省建立统一常见慢性疼痛疾病的诊疗规范、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提高全省基层医院疼痛科医生的诊疗能力而努力!

进修医师培训内容和特点

01

丰富的学习机会:

除临床带教外,科室每周2次线上线下教学,包括最新指南解读、临床热点讨论、国内外会议报告、科研读书会等,另外定期开展相关学习班会议和科研小组讨论,欢迎参与临床总结和论文撰写。

02

规范的临床技能培训:

所有进修医师根据自身需求可以分别参与门诊或病房管理,学习疼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参与多学科会诊,参与微创治疗尤其是超声引导疼痛诊治、微创介入等临床技能,对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和管理理念极有帮助。

03

注重非临床技能的培训:

进修学习不仅在于临床技能,尚包括学习各类非临床技能,如沟通技巧、数据统计与临床总结、撰写论文和临床科研,都有丰富的学习和培训机会!

访问学者在疼痛科参观学习根据需要而定!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正可学问。

欢迎您到来,与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为民除痛乃神圣事业,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韶华不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