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那些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们,终于获得应有的荣誉,获授相应的军衔,尤其是按照相应的军衔或者职务,享受对应级别的待遇。不过有一个人,身上仅仅挂着一个中央委员的职务,如何给他定级发工资可难坏了工作人员。
最终还是主席亲自解决了这个难题,特批此人享受行政三级待遇,要知道这个级别与开国元帅对等,十位元帅中只有朱老总享受行政一级,可以说他的级别比开国大将都高。为何他能够得到主席的“特殊照顾”,其背后的原因令人泪目。
这个人就是郑位三,1902年生于湖北黄安。家境还算富裕的他,学习成绩一向不错,中学毕业后顺利考入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受到学运的影响,决心投身革命事业,并于1925年正式加入我党。
当时他的家乡黄安革命气氛高涨,他听从党组织安排,返回家乡领导当地的革命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度兴盛的革命高潮降落到低谷,甚至郑位三也遭到反动政府的通缉。残酷的现实让郑位三明白了一件事,要想将革命事业坚持到底,光发动群众是不够的,手里还要握有“枪杆子”。
数月之后,郑位三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再一次掀起鄂东北地区的武装起义革命高潮。虽然这次起义遭到反动势力的血腥镇压,就连总指挥潘忠汝也牺牲了,但却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火种。他们坚决守护革命力量,在鄂豫边地区举起革命旗帜,建立起革命根据地。
由失败到兴盛,这其中的艰难难以想象。当时经历起义失败的黄安,形势极其险恶,由郑位三领导的新县委,与工农革命军残部转移到柴山保地区。为了团结力量,减弱敌对实力,他们对上层分子和红枪会武装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对于那些思想开明或者不与革命为敌的中小地主,要尽可能拉拢他们,获得他们的支持,至少要保持中立。
对于豪绅地主武装红枪会,对应政策更加细致:派可靠的同志打入红枪会内部,扩大我党的影响;打击思想最顽固的会首,不要波及普通会员;加强对红枪会的宣传,对普通会员不可杀戮,更不能伤害他们的亲人。
正是采取这些措施,让郑位三领导的黄安县委,以及工农革命军逐步在柴山保站稳脚步,逐步创建稳定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后来郑位三与戴克敏、曹学楷等人提出了创造大别山脉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想法,虽然遭到中央巡视员的批评,但郑位三顶着压力,坚持实施这个想法,才有了鄂豫皖苏区的成立。
维持、守护革命苏区,必须有相应的革命武装,为了扩大红军力量,郑位三相继在檀树岗、七里坪、河口等地设立红军招募处,这一期间,光是郑位三的老家黄安,就有2.5万多青年人报名参加红军,另外还有三万多人参加了地方武装和党政群团工作,可以说黄安是鄂豫皖红军的主要输出地,这与郑位三当年领导黄安县委所做的宣传工作是分不开的。
1932年,因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红色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危难中郑位三挺身而出,挑起鄂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重担。除了重建、巩固各地党政机关外,更重要的是恢复、发展革命武装力量。为此郑位三在鄂东北地区组建了六个游击师,另外在根据地的各县都成立独立团、独立营等,光是地方武装就达到了五千多人,这就为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创造了条件。
1934年底,郑位三跟随红25军踏上长征路,在这段革命历程中,他还领到过陕南根据地的创建,抗战爆发后,他接受中央的派遣,重返鄂豫皖苏区,主持红28军的改编。后来又参与组建新四军第二师,配合李先念领导新四军第五师,以及鄂豫边的抗日工作,当过新四军二师师政委的郑位三,光是这个资历建国后也可以授予大将军衔了,但他为何没有出现在大授衔仪式上呢?
原来多年来的战争环境,大大损害位老的身体,从1946年开始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甚至建国前就来到山东休养了。建国后因为身体的原因,位老无法胜任什么工作,所以除了当选为中央委员外,他没有其他职务。但位老几十载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巨大,最终在主席特批下,位老享受行政三级待遇。
虽然位老待遇优厚,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原来他一直关注烈士遗属的生活,只要他们有什么生活问题,位老都会尽可能帮助他们,所以他的工资基本上都寄给了烈士遗属,全家生活都靠妻子一人的工资。1975年7月27日,位老病逝,享年73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