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一定会想到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和戴高乐等同盟国领导人,极大地影响了战争的走向和进程。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为首的轴心国未必会战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来了,作为当之无愧的二战功臣和国家英雄,英国的丘吉尔和法国的戴高乐为何在战争胜利后会被本国人民抛弃?本着尊重历史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文史不假为您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1874年11月30日,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丘吉尔是马尔巴罗家族第七代公爵的直系后裔。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英国除了保留王室以外,还拥有一些血统高贵的贵族阶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丘吉尔自幼便开始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但似乎不是学习的料,除了对历史和美术着迷外,基本上排斥所有的学科。同时,他骨子里的优越感使之成为了种族主义者,非常鄙视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亚非拉国家。

1893年,丘吉尔历经三次努力和家族作用才勉强考入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这是英国培养军事人才的重点院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和法国圣西尔军校并称为“世界四大军校”。许多名人都毕业于此,比如蒙哥马利、罗伯茨、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等。

从军校毕业后,丘吉尔被分配到第四骠骑兵团担任基层中尉,又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情报部门工作。1900年10月,年仅26岁的他顺利当选议员成功进入政坛,由于坚持推行自由贸易原则而名声大噪。

自由党上台执政后,丘吉尔被任命为殖民地事务部次官而第一次进入内阁,之后又改任了商务大臣和内政大臣。1911年10月,他与麦肯纳交换职务后出任海军大臣,开始极力推行扩军备战的政策。

当时,欧洲列强在扩张过程中已经变得矛盾重重,英国倾向于支持法国、俄国共同对抗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担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以土耳其亲德为由强行征用对方即将完工的两艘战舰,彻底将其逼入了敌对的阵营。

1914年6月12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前往萨拉热窝去故意挑衅,终于遭到枪击后身亡。一个月后,除了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以外,德国、俄国、英国和法国也相继卷入战火,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1915年,英军试图在加里波利半岛登陆却遭到了土耳其的顽强抵抗,最终造成了协约国阵营陷入被动。受此影响,丘吉尔被迫辞职下台,以陆军中校的身份被派到了法国前线作战。

1918年11月,以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为首的协约国勉强击败了以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为首的同盟国。经过长达6个月的艰苦谈判,参战各国最终在巴黎签署了《凡尔赛合约》,标志着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英国自身的国力也损耗殆尽,再也不复“日不落帝国”的雄风,只能眼睁睁看着昔日小弟美国反超自己。就在所有人都专注于战后重建时,作为陆军大臣的丘吉尔却继续鼓吹战争,甚至主张干预俄国的内战并且消灭布尔什维克政权。

1921年,丘吉尔在巨大的争议声中被迫辞去陆军大臣,转任了殖民地事务部大臣。在他的推动下,英国开始与爱尔兰进行谈判,最终同意其成为自治领。

由于一战后连年的经济停滞不前,英国中下层选民开始纷纷抛弃自由党转而支持工党。果然,自由党在1922年的大选中惨败,丘吉尔也在自己的选区落选议员。

为了重新当选议员,丘吉尔迅速做出改变,积极向同属右翼阵营的保守党靠拢。1924年,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后上台组阁,他被首相斯坦利·鲍德温任命为财政大臣,在薪资待遇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与之前的工党政府背道而驰。

到了1929年5月,丘吉尔虽然在大选中再度当选议员,但所在的保守党却丧失了议会的多数席位。在拉姆齐·麦克唐纳领导的工党重新组阁后,他几乎沦为了议会的“摆设”和“点缀”,只能不疼不痒地抨击几声而已。

1935年6月,保守党终于击败工党再次上台执政,丘吉尔被委任为国防委员会下属的空防委员会主席。当时,担任财政大臣的张伯伦一再鼓吹困难时期已经过去,而新的希望正在开始,得到了首相斯坦利·鲍德温的支持。

虽然同属执政党的阵营,但丘吉尔却不认同张伯伦的观点,而且还痛批对方不重视国防开支。于是,他成为了内阁中的异类,被很多人都指责为“战争狂人”。

1936年3月,希特勒将军队开进了莱茵兰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对此,英法两国竟然只是象征性地抗议几声而已,只有丘吉尔强烈反对这种绥靖政策。可惜,非但没人搭理他,反而认为是在“刷存在感”。

1937年5月,随着首相鲍德温引退,张伯伦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和内阁首相。从此以后,丘吉尔彻底坐上了冷板凳,甚至还成为了新首相的眼中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9月底,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为了实现“祸水东引”,竟然秘密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签订条约将苏台德地区割让,史称为“慕尼黑阴谋”。以此为标志,绥靖主义达到了空前的严重,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了欧洲上空。

1939年9月1日,以希特勒闪击波兰为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至此,英国首相张伯伦才如梦方醒,紧急征召丘吉尔进入到战时内阁担任海军大臣。

1940年5月,张伯伦在重重压力下向国王乔治六世提出辞呈,同时建议由丘吉尔组建战时内阁去应对这场战争。很快,他以首相的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那段著名的讲话: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用一个词就是“胜利”,无论多么恐怖,无论多么艰难,也要不惜代价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职以后,丘吉尔以标志性的V手势和雪茄烟成为英国的信心和力量所在,而且从来未曾动摇过。1945年5月8日,在希特勒畏罪自杀后,威廉·凯特尔代表德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二战中欧洲战势的结束。

德国投降后,英国的战时内阁也随即解散,即将迎来一次全国大选。当时,丘吉尔的声望简直如日中天,俨然就是国家的英雄,顺利当选似乎完全没有悬念。对此,《泰晤士报》还进行过这样的评论:

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还是最坚强的领袖。我们有理由相信,除了英国人以外,就连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次大选,丘吉尔本人也表现得信心满满,甚至没有进行过太多的宣传和演讲,直接就前往德国的波茨坦去参加同盟国首脑会晤。在会议期间,他抽空回国参加了投票,甚至连随身物品都没有带走,准备顺利当选后回来继续使用。

不过,随着大选结果的公布,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因为,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竟然以197票对393票的巨大劣势输了,艾德礼领导的工党成为了议会多数党并且获得组阁权。

当选首相以后,艾德礼前往波茨坦去参加余下的会议议程,丘吉尔已经没有资格继续参会了。1945年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宣言的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英国虽然取得了二战的胜利,但自身的损耗也极为惨重。面对这种境况,上层的垄断资产阶级和下层的平民百姓都渴望改变,渴望重建,自然选择了由艾德礼领导的工党组建新内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自己落败后,丘吉尔显得非常失望,但却非常绅士地祝贺艾德礼当选新首相。不过,他还是酸溜溜地引用了古罗马作家普鲁塔克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本民族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成熟的标志。

搬出唐宁街10号以后,丘吉尔回到家乡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但很快就又开始活跃于政坛。在1946年3月,他还在杜鲁门的邀请下访问美国,更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而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1951年,丘吉尔领导保守党卷土重来,最终以321票对295票的优势赢得大选,重新出任了英国首相。到了1955年4月,已经81岁的他才卸任了首相之职,最后一次发表了自己的公开演讲:

公平竞争、关爱众生、尊重自由和捍卫正义,终将带领苦难的我们挣脱丑恶。在这个过程中,绝对不要退缩!绝对不要沮丧!绝对不要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以后,丘吉尔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德公园门的家中或者法国的里维埃拉度过,再也没有过问政治事务。1965年1月24日,他因为中风后遗症而病逝,女王伊丽莎白不仅打破惯例亲自参加葬礼,而且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这个国家和英联邦的姐妹国家,将永远纪念他的领导,纪念他的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

说完了丘吉尔,再来聊一聊戴高乐。二人同样属于二战功臣,又同样在战争胜利后遭到了本国选民的的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0年11月22日,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出生于法国北部,父亲是退役军人,从小教育儿子要从军报国;母亲出生于中产家庭,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在这样的家庭成长,他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各项功课门门全优。

1909年,戴高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法国圣西尔军校,前文已经提到过,这是“世界四大军校”之一,历来就是将军的摇篮。期间,他偏重于军事理论的学习,对于射击、击剑和骑术等学科并不上心,以至于总成绩勉强达到了及格线。

从军校毕业后,戴高乐被分配到了驻阿拉斯的步兵第33步兵团担任基层军官,结识了亦敌亦友的贝当。二人虽然惺惺相惜,但在军事问题上却分歧明显,常常都会吵得不可开交。

一战爆发后,戴高乐积极参战并且表现英勇,甚至还被刺穿大腿因伤被俘。在战俘营中,他要么组织越狱,要么聚众示威,甚至还用德语高声辱骂监狱长,最终被转移到因戈尔施塔特要塞严格看管。

战争结束后,被关押数年的戴高乐终于重获自由。不过,随着《凡尔赛合约》的签订,他认为各国的矛盾非但没有终结,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德国必将推翻这一过分苛刻的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戴高乐不断强调坦克和装甲车的重要性,倡导法国陆军大量装备。而且,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机动作战的装甲师理念,只不过没能引起军方的足够重视。

作为当时的陆军部长,贝当对戴高乐的观点不屑一顾,坚持认为强力的火炮和坚固的堡垒才是战争的关键因素。不过,他的理论虽然被本国政府搁置不用,却被希特勒视为取胜秘籍,不断在德军中进行尝试和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9月1日凌晨,希特勒撕毁《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在飞机和坦克的协同作战下闪击波兰,短短28天便攻占了这个3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充分证明了戴高乐机动作战理论的高明。受此影响,法国政府紧急提拔他担任第四装甲师师长,带领临时拼凑出来的装甲部队抵御德军。

1940年5月,希特勒诱使英法两国支援荷兰,然后集中兵力偷袭法国的阿登高地,将联军围困在了敦克尔克。而被法国人自诩为牢不可破的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军绕道而行彻底丧失了作用。

以贝当为首的法国统治者完全丧失了斗志,萌生了向德国投降的念头。1940年6月22日,法国在贡比涅森林中的雷通签署了投降书,“世界第一陆军”就这样没羞没羞地不战而降。

无奈之下,戴高乐以流亡者的身份逃离巴黎来到伦敦,准备成立流亡政府继续战斗。不过,已经投降希特勒的维希政府却以叛国罪判处了他的死刑,实在是既可笑,又可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高乐的坚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民支持,不断有志愿者前往英国加入到他的军队,组建起了一支超过7000人的“自由法国军队”。1940年9月,他为了争夺法属西非达喀尔的控制权而与维希政府的军队直接交火,为了避免自相残杀才主动撤兵。

在此后的几年间,“自由法国军队”一直都致力于对抗德军,逐渐收复了大量的非洲法属殖民地。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同盟国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他成功说服艾森豪威尔帮助解放巴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8月26日,戴高乐以胜利者的姿态穿过香榭丽舍大道,从凯旋门一路走到圣母院,沿途有数百万的法国民众欢呼独立。法国解放后,他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的主席,积极开始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击”。

戴高乐不仅取得了法兰西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而且使之重新跻身于大国行列,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6年1月,他在成功当选总理两个月后就在复杂的派系斗争中败下阵来,充满遗憾地留下一段声明后辞职:

我不赞成政党政治,可是它却卷土重来。除非用武力去建立独裁政治,但我不会同意。

只有55岁的戴高乐正是精力充沛和经验丰富的时候,他的离开既有选民抛弃的成分,也有表示不满的成分。新政府为了表彰他在二战中的功勋,提议晋升为元帅都被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58年,随着法国国内通货膨胀严峻和预算开支失衡,随着许多法属殖民地相继独立,越来越多的民众都想起了戴高乐。1958年12月22日,他成功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首任总统,开启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内政和外交革新。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法国终于走出了困境,戴高乐又一次挽救了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他格外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不盲目追随美国去对抗苏联。在和侄子的谈话中,还曾经这样表示:

说不定在下个世纪,中国就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世界需要中国!

为了实现建交,戴高乐政府同我国政府进行了多达6次的谈判,终于在1964年1月27日达成中法建交。建交后,他一直希望能亲自访华却没能成行,直到1970年11月9日突然逝世,遗体安葬在女儿安娜的墓地旁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缅怀这位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为了缅怀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我国政府特意降半旗致哀。于是,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得降半旗致哀的西方国家领导人。

客观说,无论丘吉尔,还是戴高乐,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功臣,都是西方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二人最大的不同点,或许就在于对待中国和美国的态度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