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2》发布,《报告》同时揭晓了2022(第五届)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2022(第五届)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简称2022中国旅游百强县市和2022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市)。

《报告》显示,2022中国旅游百强县市分布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浙江14个、四川14个、江西11个、贵州8个、江苏8个、湖南7个、云南7个、重庆5个、湖北4个、广西4个、山东3个、安徽3个、新疆3个、河南2个、陕西2个、福建2个、辽宁1个、山西1个、甘肃1个。

2021年,全国旅游市场缓慢恢复,出境游接近停滞,跨省游严重受限,而以近郊游、乡村游、短途游为主体的县域旅游成为全国旅游业复苏的生力军。中国旅游百强县市平均实现旅游总收入160.16亿元,恢复至疫情前的78.5%,比全国旅游总收入恢复率高27.5个百分点;平均接待游客1538.73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前的79.7%,比全国旅游总人次恢复率高25.7个百分点;游客人均单次消费1040元;旅游总收入与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平均为61.4%,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虽然部分旅游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态势继续向好。旅游资源品质持续提升。中国旅游百强县市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56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342家、世界遗产17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3处、世界地质公园13处、国家地质公园3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66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9处。交通住宿条件持续改善。机场方面,中国旅游百强县市中有38个到最近的运输机场的距离在50公里以内,85个在100公里以内;铁路方面,中国旅游百强县市中有75个建有客运火车站,其中开通高铁的有45个、开通动车或城际列车的有14个;公路方面,中国旅游百强县市中有99个已通高速公路,其中,44个拥有3条以上高速公路。酒店方面,中国旅游百强县市共拥有五星级酒店55家,客房1.71万间;四星级酒店177家,客房3.51万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中国旅游百强县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值达到93.2%,较去年提升0.7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平均值达到54.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值达到42.3%,较去年提升0.3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2022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市分布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浙江15个、四川9个、广西9个、湖北8个、湖南6个、安徽6个、福建6个、内蒙古5个、河北5个、河南4个、山东3个、山西3个、陕西3个、新疆3个、广东2个、海南2个、江西2个、重庆2个、云南2个、辽宁1个、黑龙江1个、吉林1个、江苏1个、贵州1个。

2021年,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市整体呈现市场恢复强劲、基础条件优良、旅游资源精美、政府推动有力等特点。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市旅游总收入平均达到63.71亿元、旅游总人次达到742.56万人,均恢复至疫情前的七成以上,游客人均单次消费860元,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5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316家、世界遗产14项,旅游资源十分富集,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旅游经济繁荣发展。新冠疫情爆发以前的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73万亿元,是2012年的2.52倍,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11.05%;国内旅游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是2012年的2.03倍。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旅游经济逐步恢复,2021年,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31%,旅游人次比上年增长12.8%。2021年,全国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是2012年的2.26倍,全国旅行社总数为42432家,是2012年的1.7倍,旅行社从业人员达到27.88万人。旅游设施更加完善。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0万公里,是2012年的1.53倍,其中,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高速铁路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全国公路总里程528.1万公里,比2012年增加超过1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6.9万公里,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率超过98%。全国颁证运输机场248个,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民航航班正常率较10年前提升了13.2个百分点。星级酒店有8771家,五星级酒店占星级饭店的比重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比,四星级饭店比重比2012年提高11.1个百分点。旅游资源更加富集。截至2021年,全国有A级景区数量为14196家,是2012年的2.35倍,其中,5A级景区306家,是2012年的2.11倍;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达到56处,居世界第1位,是2012年的1.30倍;世界地质公园41处,是2012年的1.52倍;国家森林公园总数达到897处,是2012年的1.18倍;红色旅游发展迅速,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计300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总数达到168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3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8座。具有代表性的探险游、康养游、研学游、乡村游等方兴未艾,线上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发展迅速。生态环境更加优越。2021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较2012年提高3.7个百分点,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1%;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下降了26.4%,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58%;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84.9%;湿地保护率达到52.65%,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474个,生态安全屏障越来越稳固。政府推动更加有力。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2016年,国务院首次将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印发了《“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并于2022年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领域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健全,文化和旅游领域现行有效的法律5件、行政法规12件、部门规章37件、行政规范性文件260余件,文化和旅游领域标准数量共247个。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码旅游业纾困扶持政策、持续优化防疫措施,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由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编制,评价对象为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1866个县域(不含市辖区)。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包含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和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其中,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主要考察县域旅游资源富集度、旅游经济活跃度、旅游设施完善度、生态环境优势度、政府推动实效度、旅游品牌美誉度等六个方面,六个分项指数集合成综合竞争力指数,竞争力指数前100名即为中国旅游百强县市;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主要考察县域资源开发潜力、市场扩张潜力、基础支撑潜力、政府推动潜力等四个方面,四个分项指数集合成发展潜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前100名即为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