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苏州的灵魂,苏州的历史就是一部,“依水而兴”的文明史,东方水城的美名,赋予苏州,独特资源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目标就是加强合作,更好地保护“地球之肾”。

守护湿地,既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守护“青山绿水”的美丽诠释和生动实践。

依水而建

打造江南特色湿地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湿地资源丰富,早在2012年,在省内就率先出台了《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守好江南特色湿地资源,让湿地保护有法可依。

太湖湖滨湿地公园湿地率高达94.83%,多样化的栖息地吸引了多种鸟类;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率达63.62%,是以永久性水稻田为主体的湿地生态系统;同里湿地公园相邻千顷碧波的澄湖和白蚬湖,湿地率达85.41%,苏州湿地资源丰富,有400多个湖泊,长江、京杭运河等2万多条河流。

目前,苏州全市有重要湿地103个,总面积249770.29公顷,占自然湿地面积的93.4%,数量和监管比例全国地级市第一。2021年,苏州自然湿地保护率位居江苏省首位。

创新探索

湿地保护的“苏州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湿地,承担着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关乎人们的生产生活。但由于湿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面临退化和被破坏的境地。在这一现实情况下,湿地保护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命题。

经过10多年的努力,苏州深入推进湿地保护“苏州模式”,建成湿地公园21个,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10年的8%提升至70.4%。有12块湿地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全市鸟类种数增加了100余种,达到409种。

最美风景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蜿蜒的河流、斑斓的湖泊、神秘的沼泽,氤氲丰饶的湿地赋予苏州勃勃生机。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湿地在供养文明的同时也需要文明反哺,但保护湿地既非一隅一域之事,也非一时一事之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珍爱湿地,守护未来,更好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定能让更多生活在苏州的朋友,在家门口尽享“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