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德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项链》里的主人公,是一个浪漫的娇艳女子,“她总觉得自己生来是为享受各种讲究豪华生活的”。无奈的是,她被上帝安排,生在了一个小职员的家庭,又不得不嫁给了一个小科员,“因而无休止地感到痛苦”。

为了满足她去参加一个上流社会派对的心愿,丈夫掏出衣兜里仅够自己买猎枪的四百法郎,给她定做了一袭崭新的衣装,她自己又跑去闺蜜那儿,借了一串亮闪闪的钻石项链。
在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晚会上,珠光宝气的玛蒂尔德“快活得几乎发狂”,她“陶醉在欢乐之中,什么也不想,只是兴奋地、发狂地跳舞。她的美丽战胜了一切,她的成功充满了光辉,所有这些人都对自己殷勤献媚、阿谀赞扬、垂涎欲滴,妇人心中认为最甜美的胜利已完完全全握在手中,她便在这一片幸福的云中舞着。”

兴奋尚未散尽,噩梦便已五雷轰顶,回到家中照镜子的玛蒂尔德发现脖子上借来的钻石项链不见了。夫妻俩夜不能寐,找了通宵,又找了三天,也没有找到。二人只好用尽了丈夫父亲留下的一万八千法郎遗产,又四处借来高利贷,买了一串看起来一模一样,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忐忑不安地还给了妻子的闺蜜。

为了偿还借贷,玛蒂尔德和丈夫辞退了女仆,搬到了一处更瞧不上眼的房子里,不得喘息地干了十年粗活重活。十年里,她不敢懈怠,磨坏了“玫瑰色的手指甲”,“变成了穷苦家庭里敢做敢当的妇人,又坚强,又粗暴。头发从不梳光,裙子歪系着,两手通红,高嗓门说话,大盆水洗地板。”
玛蒂尔德“一个铜子儿一个铜子儿地保护她那可怜的钱”,偿清了所有利滚利的债务,倍显苍老的她觉着终于可以轻松一下的时候,在街上碰到了十年都不敢去相见的闺蜜。

闺蜜手里牵着孩子,“还是那么年轻,那么美丽,那么动人”。当她热情地迎上去搭讪的时候,闺蜜却诧异得以为她认错了人。听完她的诉说,闺蜜告诉她,那串被弄丢的项链是假货,顶多只值五百法郎。
在西方的法国故事里,年轻的玛蒂尔德经不起珠光宝气的诱惑,贪慕虚荣,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美貌青春和凡人的幸福生活,没有新衣服,没有钻石项链,没有优雅的风度,没有可爱的孩子……

在东方的故事里,更有人经不起珠光宝气的诱惑,贪财爱物,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卿卿性命。这是一个叫做“剜股藏珠”的故事,出自明代宋濂的《龙门子凝道记•秋风记》。宋濂是与高启、刘基并称的“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四先生”。
话说大海中有一座宝山,无数的奇珍异宝杂然错落其间,远远望去,光芒四射,诱人眼目。这一天,一个渔夫雇了船去到山上,千挑万选,找到了一颗直径差不多一寸大的宝珠。他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坐上船,下令船夫开船返航。不料,在大海里刚走了不到百里,突然风浪骤起,波涛汹涌,一条可怕的恶龙浮出水面,直扑向小船。

船夫见此,对渔夫大声喊叫:“恶龙是想要你手里的宝珠。赶快把珠子扔进水里,否则,我们俩就玩完了!”
一时间,面对狰狞躁狂的恶龙,保命要紧。渔夫想,扔就扔了吧,正要扔时,又实在舍不得。左右为难之际,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竟拿起刀子,朝自己的大腿刺去,割开一个口子,把珠子藏进了血淋淋的肉里。恶龙看渔夫手里没有了宝珠,悻悻然离去了,大海也随之波平浪静。

回到家里,渔夫从血肉模糊的大腿里取出宝珠,拿在手里左右端详,兴奋得忘乎所以。谁知,福兮祸所依,因遭海水浸泡,渔夫尚未尽兴,大腿已开始腐烂。没过几天,人就死掉了。
故事的最后,宋濂老先生不胜感慨地叹道:“嗟夫!天下之至贵者身尔。人乃贵外物而丧其身,身死虽宝奚用焉?何其惑之甚也?”
贪财而身死,无独有偶,比比皆是。唐太宗也跟自己的臣子们分享过一个“剖腹藏珠”的故事。这事儿记载于唐人王方庆的《魏郑公谏录》里。

太宗谓侍臣曰:“联闻西胡爱珠,若得好珠,劈身藏之。”侍臣咸:“贪财损己,实为可笑。”太宗曰:“勿惟笑胡,今官人贪财,不顾性命,身死之后,子孙被辱,何异西胡之爱珠耶!”
当然了,李世民只是借此故事,旁敲侧击,告诫臣子们要为官清廉,勿因贪恋珠光宝气的身外之物而误了前程丢了身家。
凡人之中,对着价值连城的宝物,也有头脑清醒之人,这个人是一位老者。
当年,宋国的雍丘有个人叫北宫殖,每天都早出晚归,操舟捕鱼,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无忧无虑,乐在其中。

一天晚上,正准备在河边睡觉的时候,北宫殖忽然发现百步之外有一个熠熠闪烁的东西。走过去,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颗人人求之不得的夜明珠。
得知北宫殖捡了一颗夜明珠,雍丘人都纷纷杀猪宰羊,前来向他道贺,说:“你有了这宝贝,一辈子就有享不尽的洪福了。”宋国的大夫听说了,也前往道贺,说:“国王有个愿望,想得到十颗夜明珠,晚上能照路行车,现在已有九颗。为了求得最后一颗,下诏全国多日,却始终没有人回应。没想到你在河边找到了它,赶快将它包上锦缎放进宝盒,我这就带你去把它献给国王。你的荣华富贵指日可待!”

北宫殖正要跟着大夫去献宝时,老父亲回来了,一听因由,却哭了起来,不无伤心地说:“我家在雍丘这个地方已经居住十代了,世世代代都平安地生活在这条小船上。如今若是把这夜明珠献给国王,必定能一夜富贵,但富贵就会骄横,骄横就会暴戾,暴戾就会乱性,乱性就会有危险,危险了就会大祸临头不得善终。那样的话,还会有像现在这样每天在船上安稳的日子吗?我们要这珠子有什么用啊!有什么用啊?”说完,一把夺过夜明珠,砸了个粉碎。
夜明珠碎则碎矣,北宫殖父子则不必再操心被谁惦记,尽可以在世居的渔船上心平气和地酣睡了。

不管是玛蒂尔德脖子上的钻石项链,还是北宫殖手里的夜明珠,从理化指标来看,都只是一块儿石头而已,都是地壳运动下,高温岩浆冷却后而形成的结晶体。只不过它们与同类的石头相比,或混杂进去的元素不尽相同,或分子结构有所区别,外观更加精妙华丽,寻常少见。物以稀为贵,所以就成了有钱有势人家的门面装点。

夜明珠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它的原石是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因含有不同的稀有元素而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靓丽光泽。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的近亲则是石墨,皆为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石墨是正六边形的分子晶体,金刚石是正八边形的原子晶体。

尤其受到中国人喜爱的珍珠,亦称有机宝石,具有晶莹瑰丽的色彩,被赋予高雅脱俗的气质,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明朝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珠玉》中说:“凡珍珠必产蚌腹……经年最久,乃为至宝”。但此至宝却是贝类生病之后,在体内形成的结核。西汉刘安的《淮南子•说林训》中有言:“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受刺激处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将其包卷裹住,并使其陷入自己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会分泌出珍珠质,珍珠质层复一层地把核包裹起来,最后生成的即是珍珠,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碳酸镁。

由此,古汉语里还生成了“蚌病生珠”和“蚌病成珠”这样的成语,以形容读书人的不得志和著作好文章的不容易。北魏人高燮为《题蔡哲夫所绘沈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题诗曰:“嗟哉蚌病乃生珠,诗渐可读消雄图。”南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写道:“敬通(冯衍)雅好辞说,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古人尚不会养殖珍珠的时候,每一颗品质上好的天然珍珠,都会被世人视若可遇不可求的无价之宝,有钱人家无不趋之若鹜,而潜入凶险莫测的海底去采珠的人皆为贫苦百姓。采珠,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一种职业。

有钱人为了得到一颗珠圆玉润的上等宝贝,满足自己占有的欲望,每每将诱惑孳生的危险转嫁给采珠人,采珠人往往历尽辛苦,甚至九死一生,往返于人间与地狱,终老之时,也不曾拥有一颗真正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彼时情境,有唐朝人李咸用的《富贵曲》为证:“珍珠索得龙宫贫,膏腴刮下苍生背”。
此时,珠光宝气的罩笼里,诱惑演变的后果,已不再是惩罚,而成了罪恶。

古今中外,诱惑无时不有,惩罚可以治病救人,可以警醒来者。罪恶呢?千万不要去触碰!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