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津这座城市六百年来的共同记忆,“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这句话,很多老天津卫从小就耳熟能详。而天津天后宫里很多的民俗文化,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逐渐淡化,甚至消失。这其中,拴娃娃这一天津民俗文化的代表,尤其明显。
天津市民俗博物馆一直以来都在思索,怎样才能把天津民俗文化的代表——“拴娃娃”,进行传承与发展?适逢南开区以“文化+科技”、“传统+现代”的跨界融合手段,加快推进古文化街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可以拍一段视频,讲一个故事,用互联网新媒体让当下的年轻人了解天津历史文化。天津市民俗博物馆找到了多年的合作伙伴,天津文化的研究者聂鑫彤,提出了这个想法,双方一拍即合。于是他接受了天津市民俗博物馆的委托,在古文化街管委会和天津天后宫的支持以及天津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之下,走访专家学者,翻阅古籍文献,系统整理相关资料的同时,开始着手拍摄天津民俗系列片之《栓娃娃的故事》。
在这部视频中,除了生动还原了天津妇女“拴娃娃”的场景,还邀请泥人张第六代传人张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洗娃娃”的过程演示了出来。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原会长蔡长奎先生也欣然出镜,讲述了“拴娃娃”作为天津传统民俗文化与妈祖文化之间的渊源。此外,这部视频的拍摄计划还获得了许多天津文化人士的关注。包括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医学专家、高校传统文化讲师、曲艺界的知名演员、原创音乐人等纷纷做出支持,使这部视频从技术性到专业性都获得了很大提升,最终成为了一部值得称道的作品。
回顾历史,“拴娃娃”是当时人们对求子的一种美好夙愿,也是承载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的民俗文化载体。在经历了与天后宫相关文化的专家以及非遗项目的老师们多次探讨后,确定了“生活化,陪伴化,现代化”的创作方向,并开始付诸实施。“逢考必过”的状元娃娃,“升职加薪”的职场娃娃,“一定要瘦”的健身娃娃,“得遇良缘”的爱情娃娃……一系列代表着现代人美好精神追求的“天津娃娃”,蕴含着“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成为了天后宫全新文创产品中,重要的研发项目,在艺术工作者的手中精彩呈现。“走入千家万户,注重精神陪伴”,天津娃娃,将成为新时代下,天津民俗文化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天后宫作为世界三⼤妈祖庙之⼀,是中国北⽅首家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纳⼊国务院颁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国家3A 级旅游景区,天津市历史⻛貌建筑(特殊保护),承载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妈祖祭奠(天津皇会)〕、天津市级⾮物质⽂化遗产(天津天后⽂化信仰)保护项⽬。其可发掘利用与整合发展的历史文化及民俗内容还非常多,天津市民俗博物馆计划未来将提炼出更多天津民俗主题内容,持续宣扬。
作为六百年天津城市记忆,南开区文化底蕴深厚,内需动力强劲。南开区正在以“文化+科技”“传统+现代”的跨界融合,依托鼓楼—古文化街—天后宫“文化金三角”,加快推进古文化街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保留老城街区文脉肌理、建筑风貌,活化街区商业业态,实现老城文脉传承、城市旅游功能、商业消费中心的有机结合,打造集文化创意、旅游体验、商业休闲、美食娱乐等多功能相互融合的文化消费产业集群,用潮流元素和数字技术激活“非遗”和老字号IP,建设天津旅游消费打卡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适逢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胜利召开,天津民俗系列片《拴娃娃的故事》肩负着“讲老城故事,寻天津根源”的文化使命,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