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大食物观就是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有助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端稳“中国饭碗”。

发展大食物观,要用好有限的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又要善用大自然的物产。中国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自然资源,只有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种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才能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全面、多元、均衡的营养需求。

发展大食物观,要以协调为原则。因地制宜,立足国土资源禀赋,全面合理布局食物生产体系,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发展大食物观,要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加快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步伐。只有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自主可控,才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穆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