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清澈、农田规整、绿化掩映、风景秀丽......近年来,江苏农行多措并举助力辖内乡村治理工作,聚焦常态长效,以实际行动促进乡村振兴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成功让辖内乡村“旧貌”换“新颜”。

绘就活力乡村“绿丝带”

河水静静流淌,微风拂过,阳光便滑进了碧绿的水草里,留下一圈背景在河面上卷起了层层涟漪。秋日的午后,通州区刘桥镇的凤王河有些热闹,岸边的村民们正在安然垂钓,水美人和。

然而数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以前这里淤泥有齐腰深,河水甚至发黑发臭,我们这些住在附近的老百姓苦不堪言,现在这条河刚刚整治好,河水清了,河面宽了,河里的鱼也活了。”谈起凤王河的变化,村民王伯深有感触。

通州属长江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6.9%。由于水系布局不完善、河道容蓄量有限、久未疏浚等原因,当地许多农村河道引排不畅,成为一潭死水。当地政府围绕建设“水美通州”,重点推进农村河道整治工程。农行江苏通州支行主动上门和对接,积极介入省级重点工程禹湖水利、禹坤水利、锡通水利等项目,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支持农村河道拆坝活水、疏浚淤泥、河坡整治、水土治理和河岸绿化等工程。如今,这里的河道仿佛也会呼吸,像刘桥镇凤王河“河畅、水清、岸绿”的自然生态美景,在通州的许多乡村已随处可见,这些会“呼吸”的河道也成了点缀美丽乡村的“绿丝带”。

开辟丰收乡村“希望田”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是农民粮丰仓满的致富载体,更是勾勒美丽乡村画卷的点睛一笔。在素有“里下河鱼米之乡”称誉的海安南莫镇,自推进唐庄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村里不仅有了配套的农田渠道、畅通的田间道路、适宜的防护林网,加之先进适用的科技,大米、小麦等农作物优质高产的优势更加凸显。这与江苏海安支行为唐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供的1.4亿元项目贷款密不可分,这笔资金正是用于支持该镇农田改造、优化田间科技管理等工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原来的小田块被整合成了大田块,没有了烧秸秆的浓烟,还修建了机耕道和水泥灌溉渠,我们的生产成本也跟着降了很多,村子一下子美化了不少。”种粮大户严某高兴地说。据悉,该项目共建成了高标准农田3000亩、灌溉泵站4座、小型农用闸桥涵洞等交汇建筑物1207座,在让农民轻松种地、田野智慧高产的同时,也“扮靓”了美丽乡村。

擦亮美丽乡村“新底色”

五月的初夏,漫步在江苏如皋市的长江镇江堤边,江风清爽,江水粼粼,不远处的长江龙游湾生态景观带在晨晕中更显清秀。

2021年,地处长江、黄海“T”型交汇处的如皋市提出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计划,龙游湾生态景观带作为长江岸线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提上了案头。

“龙游湾生态景观带二期工程项目不仅是对水环境进行治理,还会配套建设大面积绿地,修复区域生态环境。”负责该项目的富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初步了解项目后,农行江苏如皋支行便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对接组,及时跟进项目流程,制定资金和服务方案,通过团队化高效运作,独家为项目发放贷款1.2亿元。

通过综合治理,龙游湾生态景观带的港口、防洪、取水、跨江通道等岸线功能已全面提升。而坐拥得天独厚条件的长江镇也引用着长江水、利用长江淤泥冲击而形成的黄粘土种植着生态经济林,香橼、罗汉松、榉树等绿化及经济林木的种植、销售也成了长江镇的新绿色产业,“生态+经济林木开发+旅游+经济”的良性循环已在这片绵延近6公里的好风光中生根发芽。

用好幸福乡村“金钥匙”

“现在龙游湖风景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还能带小朋友一起来儿童乐园,真是个散步、散心的好地方”,居住在龙游湖风景区旁边的徐先生娓娓道来。近年来,为实现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如皋市政府以辖内AAA级旅游风景区——如皋龙游湖风景区为重点,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大力推进全要素配置、全景区建设。农行江苏如皋支行客户经理主动对接,及时整理贷款资料,第一时间为该项目的关联公司如皋龙游湖风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了9850万元的资金支持,保障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其中2900万元用于湖水杀菌、治藻等治理工程。目前,该风景区已顺利通过验收开放,成功融合了自然、科技、人文、旅游、休闲等多元化现代元素,成为了当地居民以及外来游客欣赏美景、陶冶情操的好去处,其中占地面积1250亩龙游湖湖水更是整个风景区的游憩养生福地。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江苏农行将继续畅通绿色金融服务通道,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绘就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强的秀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