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元前1年8月,年轻的汉哀帝刘欣忽然驾崩,临走前旁边没有别人,只有形影不离的宠臣董贤。
董贤的身份很不一般,他是刘欣的“情人”,也是大臣眼中的“佞幸”。刘欣做太子时,将董贤收为太子舍人,登基两年后,更是将董贤召回身边担任侍从职务黄门郎,不久后将其升迁为大司马,位列三公。
汉哀帝刘欣前脚刚驾崩,王莽后脚便借着姑妈太后王政君的权力,率兵将董贤围堵,以照顾先帝不当为由,罢免了他的大司马职位。
不久后,董贤和妻子在家中自杀。董家怕惹祸,连夜将董贤下葬,王莽得知后,怀疑他诈死,再次验尸,他的尸体被脱光衣服,草草埋入监狱土下。
与此同时,董贤的家人也被全部流放。
朱翊曾在大司马府受过董贤的恩惠,得知董贤下场凄惨,知恩图报的他自费买了棺材衣服,到监狱为董贤穿衣下葬。原本是情理之中的事,被王莽得知后大怒,随便给朱翊安了个罪名,将其害死。
董贤既无政治能力,下场又很凄惨,王莽到底为何对他有如此深的刻骨之恨呢?
02
这还要追溯到汉哀帝刘欣临终之前。
刘欣弥留之际,身旁只有董贤,他将传国玉玺和绶带交给董贤,并且说了这样一句话:
“无妄以与人。”
这句话翻译一下,意思就是不要随便交给别人,有把皇位交给董贤的间接意思。
刘欣驾崩当晚,董贤有意封锁消息,却不知怎的还是传出了未央宫。
因为刘欣没有孩子,如果真的驾崩,单说如何选择继承人,就极易引发宫变。再者,当年王政君的亲儿子刘骜过度纵欲,年纪轻轻死在赵合德床上,选刘欣成为皇帝也是无奈之举。
刘欣是王政君情敌傅昭仪的亲孙子,自登基以来大力打击王氏家族,王家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在朝势力几乎被架空,刘欣身体不行,他们自然格外关注。
王家的代表人物就是王莽和王闳,王闳是汉朝忠臣,也是刘欣的旧知加侍从。他一早就察觉刘欣要将大任托付给董贤的意图,提前去找太皇太后王政君通了个信。
王政君隐忍数年,怎么可能放任江山旁落?得知刘欣驾崩的第一时间,王政君就火速赶往未央宫,同时派人去请王莽入宫来助力。
董贤虽然位居大司马,到底是年轻,政治能力又缺乏,刘欣死后他也手忙脚乱紧张无措,只顾着封锁消息,根本没意识到手里拿着玉玺是块烫手山芋,更没意识到若是不先发制人,就只能后发受制于人。
有王政君坐阵,在王莽和王闳的威逼利诱下,董贤彻底慌乱无措了,乖乖交出玉玺和绶带。董贤或许这样想,自己并未篡权,也没谋反,反而将玉玺交出,以此来换取一家平安。
可是他想错了,从交出玉玺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输了。
王政君考虑到董贤仍是大司马,循循善诱追问:“作为大司马,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皇帝的丧事,打算如何办理?”
不知道董贤是被吓傻了,还是真的胸无城府,竟然心乱如麻,答不出个所以然来。见状,王政君颇为满意,借机说出自己的安排:“既然这样,就让王莽来辅佐帮助你吧。”
就这样,原本被刘欣驱逐出朝堂的王莽,再度回归。
表面说是辅佐,实际却是取而代之。王莽回归的第一件事,就是以照顾先帝不当、应付主要责任为由,把董贤从大司马位置上拉下来。
董贤年仅二十三岁就成为大司马,靠的不是政治才能,而是汉哀帝的宠幸。对此,满朝文武皆是蔑视和非议,此番被王莽弹劾,大臣们也都没有异议。
紧接着,王政君便让王莽暂代大司马一职,董贤彻底失去了话语权。事已至此,董贤已经毫无抵抗力可言,再也不会是他们的对手,纵然“诣阙,免冠,徒跣谢”,也不会消除他们斩草除根的决心。当天,董贤和妻子自杀。
董贤哪怕有一丝野心,懂得利用刘欣禅让、主动交给自己玉玺的合法性,先发制人控制住王政君,结局可能就会不一样。
权力斗争就是如此残酷,纵然董贤是个无辜之人,与王政君、王莽并无仇恨,可刘欣在位期间大力打压王氏家族,将王莽逐出新野,王政君对刘欣恨之入骨,董贤作为宠臣被卷入这场争斗中又如何能幸免呢?
03
王莽借助此次机会,也成功上位成为大司马。
刘欣既已驾崩,就要另选新皇帝。该选谁呢?
从汉成帝刘骜开始,这几个汉朝皇帝都年纪很小就去世,而且都没留下子嗣,王政君压根不用挑选,就定了中山王太后冯昭仪的孙子刘箕子为新皇。
选定箕子为新皇时,王莽还特别强调,刘箕子算是成帝的继承人,而不是刘欣的。
为何要这样强调呢?或许是从先前吃的亏中吸取教训——刘欣成为皇帝后,是他亲祖母傅昭仪和生母丁姬得势,换来的是王家被疯狂打压,迅速衰落。
这样强调,刘箕子就相当于过继到刘骜这一脉,是王政君的后人,能够临朝称制的太皇太后,仍然是王政君。中山王太后就没必要来做皇太后了,小皇帝的外戚自然也被牵制住。为了弥补中山王的缺位,王莽又另择了一位中山王。
在这样一番操作下,小皇帝成了傀儡,太皇太后和外戚掌控朝政大权,加剧造成了汉朝的衰亡,给王莽篡汉留下了可乘之机。
可以说,王莽能有篡汉的机会,完全要感谢他姑妈的信任。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汉书》、张向荣《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