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有引领,促提升,坚持发展和完善村级治理,坚持以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导向,为主责主业,聚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现有的基础上,以发展设施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为出发点,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强基础、上项目,拓宽瓜果蔬菜种植范围,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是乡村发展的新路,更是乡村振兴的必然。

校村合作促进乡村发展,必须注重支部共建,结对引领。高等院校涉农畜学院与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结对子,引导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共同打造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康养服务基地。同时,利用农村这片沃土,为前来学习实践的大学生们提供“耕读教育”机会,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让更多的大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提升大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素养和专业实践经验。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坚持统筹谋划通篇布局。

校村合作促进乡村发展,必须注重示范带动,产业振兴。高等院校选择村内规模较大、管理完善的果蔬及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作为示范基地,与其密切协作,并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导向,进行创新研究。将现有的康养资源与乡村观光旅游相结合,构建以乡村田园为生活空间、以乡村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将望岩村打造成为民众亲近自然、修生养性、度假休闲的好去处。通过模式构建、新产品引进、技术支撑等方式,帮助望岩村建设“赏花+品果+采摘”的观光采摘园和绿色有机蔬菜“生产+观光采摘”示范园,打造“农业生产+观光采摘”为文旅康养圣地。

校村合作促进乡村发展,必须注重技术指导,科技赋能。为帮助村民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突破固定思维模式,学会用科学的模式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组织集中综合培训与专项技术培训,现场指导、观摩,召开交流座谈会,为老百姓送技术、送服务、解难题,提升农民的科技意识。同时,积极培养各产业发展带头人、乡土人才,激发老百姓参与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比如重点指导应县望远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实行规范化建设,使合作社社员发展增多,主营苗木品种进一步发展增加。(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