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夫妻之间的尊重和理解当成最重要的,甚至还出众多相处之道的词汇,比如迁就、容忍、屈服、接纳、适应、妥协等等,好像十项全能运动一样,少一样都不行。

可归根到底这就是一个词,那就是“态度”,一个爱人以及要求被爱的态度,一个有付出也要求回报的态度。

老话总说“没有人愿意热脸去贴冷屁股”,这对于夫妻来说就是一个有缓和的态度,然而另一个没有,其实这对于矛盾来说百害而无一益。

所以“夫妻不出隔夜仇”以及“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因为生气、矛盾、吵架都是婚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大多数都是一时冲动,不要太放在心上,有问题那么就解决问题,然而如果态度无法跟上,甚至做出了不忠的事情,那事情的严重程度就已经超越了矛盾本身。

孙哲和陈雅结婚到现在7年,感情还是很深厚的,虽然平时会有一些吵吵闹闹,但是大多数人时间仍然是最亲近的人,无论是孙哲还是陈雅都不会把矛盾扩大化,当天有问题也当天解决,不出现隔夜仇。

可也不知是“七年之痒”,还是内心烦闷,最近孙哲和陈雅出现矛盾的次数越来越多,而说话的态度也更加撩拨对方的底线,让婚姻出现了岌岌可危的红色信号。

于是夫妻俩开始分房睡,有意进行一下疏远,让距离产生美,却没想到这种疏远最终要事情脱离了控制。

有一天孙哲下班看到陈雅和一个男的拉拉扯扯,还很亲密的样子,立马就去拉住妻子,甚至差点和男人动起手来,而对方男士也摇摇头走了,而他其实是陈雅一个同事,在陈雅和同事眼中,她俩的行为也并无不妥。

因此陈雅认为孙哲的行为让自己很没面子,不知道以后要如何面对同事,于是俩人就你句我一句回到家,在孙哲的眼中,妻子这就是不知好歹,也不自尊自爱,都结婚了还和男同事有一搭没一搭的。

可是陈雅却觉得自己是正常和异性朋友交流,根本就没出格,而能吵起来都是孙哲的问题,他喜欢给自己找不痛快,再加上她认为这一阵子分床睡也是孙哲找茬,因此吵完架就跑了出去,留下孙哲一个人在家。

然而到了晚上10点,陈雅却依然没有回来,给她打电话响了几声就挂了,再打就关机了,到了半夜11点的时候孙哲就坐不住了,打电话、发短信、联系了认识所有的朋友、亲戚,甚至父母,都挨个打了个遍,可依然没有陈雅的消息。

而这时孙哲脑海里浮现出了陈雅和那个男同事“拉拉扯扯”的动作,就想越害怕,内心十分焦虑,一方面是担心她出意外,另一方面也是担心自己“猜”到的事情成真,甚至出门找了半天,却一无所获。

一直到了第二天中午,站在阳台坐立难安的孙哲发现陈雅从一辆陌生的黑色私人轿车里面出来才回到家,虽然不苟言笑,但是比起一宿没睡着急上火的孙哲来说,脸色好太多了。

孙哲没问那黑车是谁的,只问:“你一晚上去哪了?为什么不接电话?”

陈雅却淡淡地说:“心情不好,不想接。”

接着孙哲憋着火问陈雅:“你去哪了,做了什么?”

陈雅只是一直沉默,摇了摇头,轻描淡写地就过去了,跑回房间换衣服。

这让孙哲再也无法忍受,一气之下就向陈雅提出了离婚,而听到“离婚”这两个字,陈雅眼神都没变,就同意了,然而对于昨晚去了哪里,黑色的车里面是谁依然一句解释都没有。

而听到两人要离婚的消息,两家的亲朋好友们第一时间就来劝阻,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不要动不动就离婚。”

然而孙哲说:

“之前吵得比这凶很多我都不曾想过离婚,那是我信任她,也相信我俩的爱情,然而这次我为何如此拒绝,因为我从她眼神中看不到任何的态度。一夜消失,从陌生的车里下来,竟然一点解释没有,我找了她整整一宿,把认识的家人朋友问了个遍,可是她是怎么做的!她心里还有这个家,还有我一丝一毫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俩的婚姻真的没有必要继续了,放过她也放过我,我不想真的抓到确实出轨的证据后再撕破脸皮离婚,还有这样的一夜我不想再出现第二次了。”

听完这些话所有的家人朋友们都沉默了。

一位情感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多数时候,压垮婚姻的,不是共同利益和观点出现了分歧。婚姻不是从面红耳赤中崩塌,是从一顿饭、一句晚安、一件衣服、一声早起中开始变质。无聊、不耐烦、失去信心、没有安全、没有态度,这些负面的感触,从细小的生活瞬间,潜滋暗长,最终主导了婚姻走向。”

而孙哲和陈雅的婚姻又何尝不是这样。

对于陈雅这一夜到底干什么,是否做没做对不起孙哲的事其实已经不重要,因为从她的态度上来看,她已经不在乎孙哲怎么想,也不在乎自己的行为是否会伤害到丈夫,这就是不爱,因此一切出发点都跟从自己。

所以离婚只能说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也许不是身体上的背叛,但是精神上的背叛已经坐实,没有任何的态度,这打破了两人婚姻的底线,最终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而孙哲的这番话也在说明这个问题。

夫妻吵架可有,然而不能太绝情,态度永远是婚姻的基石,伤了一个爱人的心,这事无论如何都无法过去。

爱一个人就要有一个爱人的态度,即使生气也要态度摆那里。

因此,夫妻之间,当一个人连解释都不愿意解释的话,那真的赶快离婚吧,拖着不仅没意思,而且还会加深彼此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