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从“尾闾中正”中看看门道,尾闾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中正是指人体部位的形态变化。“尾闾”好找,“中正”难求,一般的理解就是脊椎骨梢要中正,∶人的脊椎骨本来是“S”形的,是不能上下笔直的,这里是要求把“S”形的脊椎骨从S形拉成C形,上下竖正就是了。
老辈们说的“脊不坚,艺不成”、“立定脚跟竖起脊”,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讲的"立如枰准,活似车轮",十三总势歌讲的"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武禹襄的太极拳解中讲的“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等等,都为脊骨中正留下了精辟的论述。
首先,我们要知道尾闾为什么要中正呢?太极拳论中讲到的“腰为主宰”,“腰如车轴",就很形象的说明了中正的要求,在我们练习太极拳时,身体中节的前进后退、上升下降无一不和腰进行联动,而腰与脊骨的动作变化又是一体的。我们身体的下节与中节的连接处就是腰在主宰,上节与中节的边接处就是夹脊,因此我们知道脊椎骨上与两肩相合,下与两胯相合,没有腰在中间起来支撑全身运动的作用,是无法上下相合。比较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蹲下来扛东西,由脚发力,通过腰传导使身体向上把物体扛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尾闾不中正,要么身体向前倾,要么身体向后倒,要么歪着起身没有力气,物体扛不起来。
从这个例子我们来分析,我们的腰向前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尾闾是前俯的,进而带动我们手臂上的力向前。这样就讲清楚了尾闾、腰的发力路线以及间架结构的合理性。另外,如果尾闾不正,百会穴与会阴穴不能上下相照,那么头部的虚领顶劲不能向上领,神意不能领全身,全身就无法感受到轻利感;气沉丹田时,尾闾不中正则意气不能自然而通畅的向下注入丹田,就做不到两脚如着地生根一样,斜着向下气沉丹田会减弱了根节往下扎的作用,因为它的力是偏的,不是直下的。
尾闾不中正的毛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无法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斜都会影响到尾闾的中正,使脊弓两梢无法上下相对,意不能上,气不能下。身体既不轻爽,底盘也不稳固。
2、尾闾不中正,身体不能支撑八面。不中正就肯定有前俯后仰左偏右斜的毛病,前俯则向前有力而后方空虚,后仰则后脚滞重前脚易起,左偏则左脚站实右脚无力,右斜则右方实而左方空。
3、尾闾不中正,人体的外三合就无法合。外三合不论内家拳、外家拳都非常讲究的,外三合则尾闾能正,外三合不合则尾闾不可能正。比如尾闾前俯则肩在前胯在后上下不能相合。又比如,尾闾后仰则胯在前肩在后,上下不能相合。尾闾左偏,则左肩偏左而左胯偏右,上下不能相合。若尾闾右倾,则右肩偏右而右胯偏左,上下不能相合。
4、尾闾不中正则不能周身一家。尾闾不正,身体的间架结构是散的,它不是一个整体,从胯这个部位就错位了。不能周身一家是习练太极拳的一大忌。
5、尾闾不中正则影响下盘的虚实变化。尾闾前俯,身体重点移到了左腿或右腿一条腿上,这个时候发力的方向可能会有变化,但是腿的虚实绝对是不可能变换的,而且不能发出整劲。
本文是明中个人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内容有不妥的地方,请各位前辈、拳友批评指正。希望大家练好太极拳的功法,掌握好太极拳功法的要领,身体越练越健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