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陕西丹凤寺坪镇“人才+平台+产业”模式激发乡村人才振兴“新动能”

近年来,丹凤寺坪镇立足产业资源禀赋,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坚持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程和富民工程抓手,大力推行“人才+平台+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搭建平台聚人才,结对帮带育人才、校地合作促发展,有效推动了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搭建平台引人才。寺坪镇坚持“发展产业引人才、培育人才兴产业”的思路,投资5万元建成了寺坪村人才工作室,健全完善人才引育制度,设立办公服务区、会议培训区、休闲交流区、宣传展示区四大功能室,为本土乡贤人才开展技能培训、经验交流、课堂教学等提供发展和成长的大平台。积极引进本地电商名人“北汉宏哥”和“丹凤萌萌”网红名人,投资60万元注册成立了丹凤索影传媒有限公司,通过抖音直播带货、“832”销售平台等新载体,以线上线下形式带动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全镇农特产品销售额年突破700万元大关,有力解决了产品销售难、市场散等难题,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双赢。

多措并举育人才。积极实施“人才引育”工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分阶段、分对象制定培养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实践”“老带新”等方式,举办农业实用技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各类主题培训9期,340人次参训。推行导师“1+N”帮带机制,52名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分别与17名产业大户、12名致富能手建立帮带关系,培育“双带”型党员26人、致富能手54人,有效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加强合作促发展。按照辖区特色产业优质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主动与南京农业大学、陕西农林学校等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成功聘请了李景民、刘建华、刘晓健等专家教授,作为全镇产业发展的技术顾问,为全镇黑毛驴养殖、中蜂养殖和山茱萸科管等产业提供全周期技术指导和产品研发支持,示范带动全镇29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及种养殖能手发展特色产业,帮助破解农特产品产量低、品质不优等技术难题,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助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黄平 陈勇勇)

(来源:丹凤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