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幸遇到一个失德的老师,那么父母,就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女孩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个求助视频,控诉自己的三年级数学老师对自己的辱骂:

”成绩太差,给全班拖后腿,连狗都不如,还不如死了得了”,“你是一个畜生”

实在难以想象,一个原本是给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用这么恶毒的语言攻击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仅仅是学习不好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这种失德的老师,在幼儿园里也会遇到,一个家长在知乎提问,幼儿园老师用胶带封住孩子的嘴巴,我该怎么妥善处理?

孩子一旦入园、上学,大部分的时间是和老师在一起的,父母看不见也听不到,所以,希望孩子能遇到一个好老师,是每个父母的愿望。

但是,假如,孩子遇到了一个没有师德的老师,父母的做法比这个老师的影响还要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错误的做法,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父母错误的做法,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1、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朋友给我说过自己被妈妈冤枉的一段经历,在她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个外校的学生一起玩,后来发生了口角,那个学生骂了她特别喜欢的语文老师,她为了维护老师就回骂了回去。

结果后来不知怎地,她的语文老师知道了这件事情,但是不清楚前因后果,以为是她和外校生一起骂了自己,非常生气,于是叫来了朋友的妈妈。

朋友妈妈没有给朋友任何解释的机会,直接扇了朋友一巴掌,让老师严肃处理,从那以后,这个语文老师每逢班会都会把朋友叫起来,当作不尊重老师的反面教材批评一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老师,没有经过客观的查证,只是道听途说,就把朋友树立成反面教材。

作为父母,本应该给孩子争取一个陈述事实的机会,但却选择了和老师站队,一起冤枉了孩子。

朋友说,自己当时非常失望,老师不相信自己也就算了,可是连自己的妈妈也不相信自己,真是太可笑了。

多年以后,即便朋友结婚生子了,依然清晰地记着这件事情,记得自己在众目睽睽下,站在座位上低着头挨训的样子。

记得那无处躲藏的羞耻感和语文老师投过来的,刺眼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总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

有一个家长问我,幼儿园老师总是给他说,孩子上课坐不住,别的小朋友都安安稳地坐在那里,但是自己孩子总站起来,一点都不遵守课堂秩序,让他回去重视起来,要教会孩子遵守课堂秩序。

自己严肃地批评了孩子,告诉他上课的规矩,但是孩子依然如此,有什么办法能够改正孩子这个错误行为呢?

在这个案例里,家长听完老师的描述以后,没有经过客观的了解就直接将孩子坐不住的行为定性为“错误行为”。

如果不是孩子扰乱课堂秩序,老师又怎会找家长呢?肯定是孩子自身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事情的另一面是:幼儿园孩子能否坐得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孩子的兴趣点以及专注力的发展规律有很大的关系,并非是孩子故意坐不住。

父母在面对老师的“告状”时,自然而然的认为老师说得都是对的,回到家就训斥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回到家还要被家长批评,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告诉父母自己在学校发生的糟糕事情,因为说了不仅得不到理解和信任,反而会招来第二顿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孩子遇到了一个无良老师,父母就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好的,我们不应悲观、焦虑的去做假设,但世事难料,万一孩子遇到了无良老师呢?父母不能后知后觉。

就像文章开头那个小女孩一样,等父母发现时,孩子已经是中度抑郁了。

我猜想,这个小女孩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不敢向父母说被老师辱骂的事情,或者曾经说过,但父母归因于孩子,认为孩子要是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就不会被老师骂了。

孩子只能自己默默地消化这些痛苦的感受和经历,再加上学习压力,最终抑郁休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道防线要向外高高的、牢牢地竖起来,不能倒过来朝内砸向孩子。

这道防线要想发挥作用,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安全的倾听者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在学校过的很快乐,很顺利,其实是孩子粉饰过的太平,孩子不想、不敢告诉父母真相,怕招来不必要的训斥和责骂。

我们需要掌握真实的信息,就必须做一个安全的倾听者。

孩子可以毫无顾虑地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尤其是那些糟糕的、不开心的事情,孩子不担心说完以后,我们会马上变脸。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孩子遇到了什么样的老师,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遭遇了什么样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温暖的情绪接纳者

被老师批评、惩罚、辱骂的孩子,一肚子伤心委屈,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纳,即使我们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要先质问孩子: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你啊?

孩子此刻需要的是情绪安抚,所以我们要说的是:你当时一定很难过、很尴尬吧,我可太了解这种感觉了,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如果孩子在学校积累的负面情绪,能够在父母这里得到接纳和疏导,至少不会出现心理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对老师不卑不亢

很多父母并不愿意和老师起冲突,害怕老师会迁怒于孩子,所以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大多都是毕恭毕敬的,不敢多问。

但如果老师确实有辱骂孩子的行为,作为父母,是有责任了解事情的具体经过,不卑不亢的和老师沟通。

不是质问,也不是冲到学校和老师干一仗,而是冷静地向老师反馈孩子告诉自己的事情,从恳请老师分享经验、家园共育的角度来商量一下如何解决这个事情。

在和老师沟通的过程中,父母也能捕捉到事情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必要时候,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如果沟通无效,老师更是变本加厉地迁怒于孩子,那么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强有力地捍卫孩子,更换班级、更换学校、或者向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彻底地解决问题。

这一步是最坏的打算,但如果走到了这一步,说明孩子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父母必须出手保护孩子了。

庆幸的是,文章开头那个小女孩的父母最后采取了措施,辱骂孩子的老师已经被停职了,希望这个小女孩能够战胜抑郁,重新回到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