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我心中永远不灭的灯

文/张敏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是农历11月18号,是母亲的生日,这个日子我永远忘不了。

每年到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很冷了,我和两个哥哥就借此机会接母亲到城里住,给她过生日,然后留她住下来,在她的再三要求下,等到来年春季暖和了,送她回乡下。可是,母亲总是不肯,她不愿意受约束,喜欢农村的自由。为此,我们姊妹三个反复回去做思想工作,一直到临近她生日,她无奈,只能被接了上来。母亲是个做事有头脑的人。每年在来城里之前,她会种很多菜 像红薯、洋芋、大葱、香菜,菠菜,芥菜等,让我们带上来,那时她已经八十岁有余了。特别是芥菜,会洗的干干净净,让我们带来腌菜。依稀记得,最后一次,我拿菜的时候,是他拌好,用塑料袋装好的。说:“我知道你不会弄,我已经将调料拌好了,你只要拿回去放罐子就行”。那天,天阴着,风很大,我和母亲包的饺子吃完之后,时间已经不早了,我要回家,母亲硬要送 ,我们娘俩边走边聊,走了很远很远,我多次让她留步,她才停下。当我走得很远的时候,回过头,母亲还拄着拐杖站在风里,此时,我的眼眶积满了泪水给她摇摇手,扭过头走了。谁知 这将是母亲最后一次送我呀!那个情景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母亲,是个心地善良,任劳任怨,通情达理的人。父亲虽然弟兄三个,但两个叔叔在外地工作并安家,父亲又远在他乡教书,照顾爷爷奶奶的事就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可她从来没有因为照顾老人与叔叔们红过脸,那个年代,靠的是工分吃饭,母亲既要出去挣工分,又要照顾我们姊妹三个,尽管如此,她并没有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她宁愿多干活,也给我们腾出时间看书学习。高考制度恢复了,我们姊妹三个相继考上了学,当时在村里也被人羡慕,这哪能少得了母亲的功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勤劳的母亲,是我一生学习的典范。从记事时,就看见母亲白天坐在织布机前织布,晚上坐在煤油灯下做鞋,我们一家人的衣服鞋子都是她一针一线做起来的。后来,日子过得好了,母亲也不闲着,给我们织粗布床单,给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纳鞋垫,遇到亲戚邻居时常也顺便送几双。给小孩做满月鞋,给村里的老年人做寿衣她样样精通,我们姊妹各自成家去城里工作,她一个人在家,不是这家去做婴儿满月鞋,就是那家请她去纳寿衣,她乐在其中。我们家的院子大,她说他一个人住,是一种浪费,就种成菜,每到夏天,她的菜园琳琅满目,五颜六色,西红柿、豆角、茄子、青椒应有尽有,每到周末,就盼着我们回去拿,哥哥说:“我们在城里买菜方便,就给你留下。”可她总是笑着说:“你尝尝自己种的菜好吃”。看着我们大包小包地带走,她喜形于色。

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母亲一生都在积德行善,没有记得她生病住过医院,也没有记得她呻吟过,临终也没有遭受病痛的折磨。长辈们说,这是她积的福。每当想起这些,我的懊悔之情油然而生,她给儿女留下了不能磨灭的遗憾啊!母亲去逝后,父老乡亲来向她告别,告别仪式上,他们口口声声念叨着,失去了一位好邻居,失去了一位贤惠的好大嫂......老天把一切都安排地尽人尽意,每一期烧纸祭奠都恰好在周日,儿女、孙辈们来给她坟头烧纸都不用刻意记日子,不用请假,也不耽误工作。我想这也是母亲的安排,她一辈子是个明白人,知道孩子们都工作忙,正如她生前经常说的:“你们吃的公家饭,就要跟着人家转,我在家里啥都好好的,别操心我”!我想这个安排也正是对母亲一生积德行善最好的诠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您总是心疼我整天忙忙碌碌,您总是害怕我的楼高。现在孩子已经长大,我也住上了电梯房,多少次我都在想,如果您还活着,该多好呀,您会随意上下楼,我会很方便地领您出去转。可是——母亲,如果真的有来生,您能重新活在世上,我会放下手中的一切,用加倍的爱来报答您,孝顺您!我知道您最牵挂您的儿孙们,我们现在都过得很好,您的孙子,外孙都有了自己满意的工作,也各自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就连您最小的也是您最牵挂的外孙女也有了自己的儿子,您在九泉之下安息吧!母亲,您是我心中永远不灭的灯!

这一天,叫我如何不泪流满面;这一天,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让我祝愿远方的母亲长安息、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