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有个年轻人叫袁和尚。名字叫和尚,却和和尚没有半点关系。娶的妻子叶氏非常贤惠,对丈夫体贴,对婆婆孝顺。婚后夫妻二人极为恩爱,婆媳相处得也非常好。
后来,迫于生计,袁和尚外出做工,由于父亲很早就病死了。家中就只剩下了袁和尚的母亲和妻子叶氏二人。
叶氏在家对婆婆非常好,地里的活自己干,回家了再做饭给婆婆吃。从来不让婆婆干活。家中清贫,平时只能勉强吃饱。要是偶尔有点什么好吃的,叶氏也定会留给婆婆吃。袁母经常对人说,自己这个儿媳妇比亲闺女还好。
一年过后,袁和尚终于带着工钱回来了。俩婆媳非常高兴。袁母说儿子辛苦了,让叶氏赶紧去后院抓只鸡来炖给儿子吃。晚饭时,虽然三个人在一起吃,但袁母和叶氏都舍不得夹鸡肉吃,都劝袁和尚多吃。谁知道不久后,袁和尚捂着肚子说腹痛难忍。叶氏赶紧去请郎中。还没等郎中到来,袁和尚竟断了气,一命呜呼了!
婆媳俩从大喜突然到大悲,完全不知道为什么。当地地保派人禀告县衙后,县令觉得袁和尚死得蹊跷。带了仵作和衙役上门查看尸体。
经过仵作验尸,袁和尚是中毒而死!袁母和叶氏面面相觑。县令又让叶氏把袁和尚回家后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叶氏说,鸡是自己家里养的,炖是自己亲手炖的,绝不可能有问题。
县令吩咐把叶氏和袁和尚吃剩下的鸡肉一起带到县衙,再升堂细审。袁母见状,赶紧上前阻拦,说儿媳绝不可能毒死儿子,求县令大人不要抓她。县令说是不是她,审了自然就知道了。
公堂之上,县令让把盆里的鸡肉扔几块给门外的流浪狗。结果不久流浪狗全身抽搐也倒地死了。叶氏大惊,不停说“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县令对叶氏喝到:“你已说过,鸡是你一人炖的,只有你有下毒的机会是吧?你为何要毒杀亲夫,还不如实招来!”
叶氏哭道:“我们夫妻虽然穷苦,但感情极好。我怎会加害于他。请大人明查!”县令哼了一声问道:“你们三人一起吃的饭。你和婆婆为何没有吃这毒鸡?偏让你丈夫一个人吃?可是因为你心知这鸡有毒?”
叶氏更是心酸,说家里很少有肉吃。难得杀只鸡,她和婆婆都舍不得吃,都想让给袁和尚吃,没想到竟害死了他。
县令见叶氏不认罪,很是恼怒,骂道:“如今证实这鸡的确有毒,鸡是你杀你炖的,上桌你又一口不吃,如此你还要狡辩!一定是袁和尚出门的这一年多,你耐不住寂寞和别人好上了。所以和别人合谋毒杀掉袁和尚。和你相好的是谁!快快招来!”
叶氏听完,又惊又急,只不停的说着冤枉。县令下令用刑。棍棒之下,叶氏一边惨叫一边喊冤。县令下令用夹棍。叶氏双手双脚被同时夹住。一下便痛晕了过去。县令让人把她用水泼醒,继续夹。
叶氏终于承受不住,哭着说她都认。县令又问和她相好的男人是谁?叶氏不知如何回答。这时门外一个人说看见有个男的经常去叶氏家。就是袁和尚的堂弟十郎。叶氏听见,心知十郎也将和自己一样被冤枉。可是她也实在没有办法。
十郎被押来公堂后,看到地上趴着满身鲜血的叶氏,忍不住前去扶她,说道:“嫂嫂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叶氏只是流泪。
这时袁母赶到了,她在门外大喊,袁和尚出门前,专门请堂弟十郎经常来家中照看一下。叶氏是贤妻贤媳,十郎是正人君子。两人绝无私情。
而县令认定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袁和尚的确是吃了叶氏炖的鸡死的。于是又对十郎用刑。十郎也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不得已,也认罪了。县令判二人斩刑,只等上报后就行刑。
不久,叶氏和十郎被斩首示众了。
这天,巡抚大人翻阅到这宗案件时,觉得有所疑问。便唤人来细问。被告知此案的叶氏和十郎都已经被斩了。也是亲口认罪的,没什么值得追查的了。
这位巡抚幼时家中也很是穷困,吃鸡时母亲也总是不吃,留给自己吃。所以他完全理解为什么叶氏和袁母都没吃鸡肉。还有如果十郎和叶氏真有私情,十郎又怎么可能大白天明目张胆的去袁和尚家,况且袁母一直在家。
晚上,巡抚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决定第二天亲自去袁和尚家查看一番。
巡抚换上便服,一个人来到袁和尚家。只见袁母一个人倚坐在门口,双眼紧闭,红肿得老高。巡抚说自己外地来做生意的。口渴了讨水喝。袁母说你自己进去喝吧。我眼睛痛看不见了。
巡抚开始问袁母眼睛为何看不见了,袁母说眼瞎的何止她一个。巡抚从袁母口中渐渐把整件事情了解了。袁母大骂县令眼瞎,看不见叶氏和十郎是多么好的人!
巡抚在袁和尚家走了一圈,对袁母说自己腹中饥饿,想花钱买只后院的鸡炖来吃。袁母说随便你,都怪那该死的鸡,杀光了才好!
巡抚亲手把鸡杀来炖了,又问当日袁母她们在哪吃的鸡?袁母说就在后院石桌上。巡抚把炖好的鸡端上桌,仔细观察着。后院上面是搭的葡萄架,下面前面是吃饭的桌子,后面是养的鸡。
热气从不断上冒。巡抚突然发现有银丝一样的东西从上面坠下来。热气向上冒,银丝就从上坠下来掉到了鸡盆里。巡抚夹起一块鸡肉出门喂狗,果然狗死了。
巡抚对袁母说:“你等着,我为你儿媳平冤!”不多久,巡抚去而复返,带了大队衙役前来。袁家门前瞬间聚满了看热闹的人。巡抚命令衙役仔仔细细搜索葡萄架,丝毫不得马虎。
搜索完毕,所有人大吃一惊。不大的一个葡萄架上,竟然有六七只非常大的蝎子!热气上冒,蝎子被蒸汽所扰,毒汁滴到了鸡汤里。袁和尚才会丧命。
巡抚上报朝廷,给叶氏和十郎立了牌坊。县令枉杀好人,以命相抵,被判斩。而袁母,则由官府出钱供养,直至终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