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经常心痒难耐,总想买点和田子玉过瘾的收藏爱好者,我也打心底里喜欢入手那些品相极致完美的玉器。所以也能够理解初学的小白们,对和田子玉存几分苛求之心的妄念。
但依在下的愚见,因为子玉是一种历经了泥石流千万年沁浊洗礼的衍生矿,难免总要带着点瑕疵,所以笔者才在各种场合都规劝大家,对它多包容些。
而且就此前二十多年涸泽而渔式的私挖滥采,以及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来看,您今天还别对和田子玉挑三拣四的,也许过不了多久,再想一亲芳泽,恐怕都难以找到机会了。
这态势就如同一个自视过高的年轻人,选择男女朋友时求全责备,这个长得不够帅气,那个没有房子,反正都配不上自己。挑来选去,一扭头才发现,时过境迁,自己却已经成了别人眼中的剩男剩女啦!
而今天叫大家诟病的子玉制品,往往还真就不是那些全无优点的“垃圾”产品,反倒是以一些总体品质颇佳,衬托得微小缺陷尤为突出的尴尬之作居多。
据我估计,它们在民众对和田玉认知更为通透的未来,最具升值潜力。其突出的特征首先是形体规范完整。例如比例均称的玉牌、用料饱满的手镯,又或者是造型足够“一口气”的挂件与手把件。
这都是越来越难得的收藏佳作,而对于它们身上略带些无伤大雅的水草花、丁字纹与棉绺,只要不长在人物开脸等有碍观瞻的位置,都可以适度地宽容。
即便是细微的水线与暗裂,只要不恰巧生长在影响玉器安全的险要关键区域,不会为将来的破损埋下隐患,我们都可以适度地忍让。
包括子玉的白度,只要玉质油润老熟,稍微青灰一点儿也未尝不可。但参玉上述所讲的这些让步,都要作为与卖家讨价还价的条件,最终必须体现在成交的价格上。
而这种将“火候”把握在瑕不掩瑜范围内的和田子玉玉器,近来已经越来越为少见,再过上几年,别说是吹毛求疵,咱就是上赶着抢购,也未必有机会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