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尽享齐人之福。帝王是全天下之主,因此吃穿用度都是精挑细选,连后宫妃子也是要经过层层选拔才能入宫的。

皇帝后宫的选拔是有专门人员负责的,一般皇帝不亲自过问,妃子最重要的就是出身、品行,容貌恰恰不是首选,因此后宫中很少是皇帝喜欢的才被纳入后宫。

像现代的穿越剧,能和古代的王爷甚至是皇帝谈一场恋爱,后宫中只有女主一人的,几乎没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那么古代是如何选妃子的?我们以清朝为例。

清朝以前各朝代的选妃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各朝代的选妃情况。

西汉以前妃子以联姻和战俘为主。虽然按照《礼·婚仪》来规定,后宫满编人数可达到百人以上,但很少有帝王的后宫符合这个要求的。

首先因为西汉以前的宫殿和生活区域较小,没有过多的地方来安置过多的妃嫔;其次,这个时期后宫的后妃制度也没有后世这么完善。因此,这个时期的后宫人数较少。

而妃子的来源首先就是联姻。西汉以前大部分采取的统治方式为部落联盟方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君王会与周围诸侯国等联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其次是战俘。夏商时期是奴隶制度,国家之间通过不断的征战,将俘虏变成了自己国家的奴隶,其中女俘会被送进宫去服侍帝王,其中会有很少一部分逆袭成帝王妃嫔的。

至于周朝,虽然奴隶制度逐步废除,但是国与国之之间不断的征战也会有大量的战俘出现。

西汉至元朝时期,可以明显看到后妃制度的逐步完善,皇后人选相对严谨,宫女也有相应的制度。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嫔妃加上宫女的数量为千人以上,晋武帝时甚至达到了万人以上,此后帝王后宫的后妃数量一直保持在万人以上。

首先后宫中除了皇后的选拔较为严格,但是后妃却是出自大量的官宦人家,主要是维持帝王统治地位的,不过却极有可能引起外戚干政。

除此之外,会出现民间选美的方式。但是民间选拔也是有要求的,要求她们必须出身清白,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的女子。不过如果容貌清秀也是可能被选入宫的。

不过,她们刚开始只能从宫女做起,至于是否能取得帝王的宠幸,不仅要看机遇还要看自己。

明朝时期后宫女子选拔制度完善,选拔方式严格。从明太祖为了给皇孙铺路不惜诛杀有功大臣,他在后宫女子的选拔上也颇为严格。他规定,明朝后妃要从民间选拔;而且要严格束缚皇帝的私生活,不允许随便宠幸宫女的。

首先,明朝会在全国各地挑选13-16岁的容貌清秀的女子;其次会在这些女子中选出身体皮肤没有瑕疵的、体态良好的、温声细语的;然后再让这些女子在宫中住上一个月,观察她们的性情、作风等,从中选出50人作为候选妃嫔。

但是最后只有三人能选上,分别由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召见这些女子谈话,观察她们的言谈举止,再看是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清朝妃嫔选拔

清朝的后妃选拔没有最严格,只有更严格,首先便要求她们是旗人,所以妃嫔都是出自清朝的贵族;其次便要求门第,朝中很多官员并非八旗之列,但是他们的女儿也是才高八斗,不过很少能够成为皇后,大多只是一个妃嫔。

不过为了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她们都被要求是满族女子,不过也会因为需要笼络蒙古王宫,会和许多蒙古女子联姻。

清朝妃嫔的选拔从不看外貌,只要以上两个条件满足其一即可。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生理部位需过关,那就是腋下是否有异味。这些女子是去伺候皇帝的,如果让皇帝闻到如此尴尬的味道,那就是大不敬之罪。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一下清朝后妃是如何选拔的。

清朝的所有14-16岁的在旗女子都要登记在册,参加每三年一次的选秀,如果因故没有参加,下一次也得补上;如果没有参加选秀就私自嫁人,全家都会遭到连累的。

首先户部将所有在旗女子上报至都统,然后再交由皇帝过目,敲定选秀日期,随后便将秀女送到紫禁城玄武门,排列后交由太监引到宫内。

初选时,由皇帝和太后选阅,如果中意某位秀女,就“留牌子”,如果没有看中,就撂牌子。随后再在留牌子的秀女中进行复选。

经过两次选拔后,一批赐给王公贵族,一部分留在宫中进行更严格的选拔。留在宫中的女子经过在宫中住宿一段时间的观察,再选定数人。其余的会放回家中自行婚配。

其实从各朝代的后宫选拔制度看,反而是离我们最近的清朝选拔更为严格。不管是从满族、八旗、和蒙古的联姻,还是腋下是否有异味,都能看出清朝选秀更加注重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