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前从业者,自从学生时代开始,参玉就用节约下来的零花钱,偶尔买上一块和田玉标本。到了参加工作,为公司采购的时候,我自然更是变本加厉,时不时的就买些子玉制成的小件,作为自己的藏品,时日一久,也积攒下了些东西。
白玉、青白玉、碧玉、青花、黄口、黄沁、沙枣青、塔青,每样都有那么一两件,唯独有那么一种玉石,久久徘徊在我的心头,心心念念的挥之不去,几度购买,却又难称心意。
而之所以会对墨玉产生这样的情愫,还是源自于幼时住在我家楼下的范爷爷。依稀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就是个鬓发斑白的退休老人了,外表也和同处这个年龄的人没啥区别,似乎也就是干净整洁些。
不过每次我登门造访时,都会发现范爷爷的桌上堆着书籍笔墨,有时还墨迹未干。如今回想起来,虽然当年他自称这仅是消遣,但其行书的水平至少不低于而今的许多职业书法家。
只可惜那时我童稚未开,尚且看不出此中的精妙来,注意力却时常被案头摆着的一块如漆似墨的顽石吸引了去。这东西个头也不甚大,形如磨去棱角的砖头。平日里常被用作镇纸,看书时就被范爷爷攥在手心里,日久年深,表面形成了一层油光锃亮的包浆,瞧着就叫人那么的心驰神往。
有时候我还会找个机会摸摸这块鹅卵石,稍一触碰,便顿感亲切,其温润滑腻如涓涓细流传导过来,叫人心神恍惚。后来因为年龄太大了,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范爷爷搬去与儿女一起住了,我也再没见过那块黑石头。
直到机缘巧合地学了这个专业,我才重拾起这段记忆,有意识地搜寻。凭着朦胧的印象,最初我以为那是块黑耀石,但其玻璃质感显然难以符合我的要求。
黑玛瑙稍好一些,差距仅在于经长期的盘磨,依然“石性”不退,难以亲近。我还曾猜测那会不会是颗煤晶石?但在找过几枚标本比较过后,便发现它们份量不足,且质地过于松脆。
而高品质的墨翠虽价值不菲,却终嫌通透而不够深邃。淘汰再三后,我才将注意力放回到黑色系的和田玉上来,但那肯定不是块黑青或者颜色过深的碧玉,因为这些东西在强光照射下总还是泛着点绿色调。
青海所产的烟青透着几分妖艳的紫色,质地又太过单薄,也不符合我的要求。即便是正宗的新疆青花墨玉,结构细腻者往往失之于颜色浅灰,黑度高者又大多结构粗大,轻佻地闪着银星,或者干脆肉眼可见片状的层带结构,总不能和我的记忆相吻合。
倏忽间我找寻这样一块心目中的完美墨玉也有20多年了,它留在我头脑中的印象却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变得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了。此刻我也不再过份地执着,暗暗的感到,也许它的材质未必是什么极品美玉,哪怕它就是溪流中沉寂的普通砾石,只要到了饱学之士的手中,迟早也会变得光华内敛,神韵渐生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