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凌裕平作为扶贫专家来到了贵州省庆云镇,也第一次见到人们口中的“人民币女孩”。

16岁时的石奶引和姐妹一起去市集上买东西时,正好碰见第四代人民币画家候一民采风,等到人民币印发后,石奶引这才知道自己的头像被印在人民币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代人民币-石奶引(右)

凌裕平见到石奶引时简直和人民币上判若两人,当时56岁的石奶引,满脸的皱纹,手上因劳作长了厚厚的老茧。

石奶引家庭贫穷,全家人都靠着外面少的可伶的梯田养活。

凌裕平还调侃道“人民币女孩一看就非常缺人民币”,好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民币女孩”也并没有让生活得到改善。

那么如今石奶引的生活是否有了变化?16岁时的石奶引又是什么契机成为了“人民币女孩”呢?

天真浪漫的侗族少女

1961年,石奶引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从前名叫石婢学,家中有六个兄弟姐妹,日子过得清贫如洗。

石奶引是少数民族侗族,居住的村寨在崇山峻岭之中,由于经济来源受到限制,绝大多数的村民都是贫困户。

就是因为家中并不富裕,石奶引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只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时国家实施扫盲行动中上过几天学堂,囫囵半片识得几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引和友人合照-石奶引(右)

石奶引是家中姊妹中最大的,早早就担起家庭的重任,不仅要早起去梯田干活,在家中也要照顾弟弟妹妹。

黔东南自治州虽群山连绵、怪石嶙峋,但生活环境十分优越,夏日无酷暑,冬日也无严寒,可能这就是侗族层出不穷出美女的原因吧。

石奶引年轻时就是方圆十里出名的美人,一张白皙如牛奶的脸蛋十分小巧,高挺秀气的直鼻,从侧面看鼻头还有点肉显得清纯动人,一双晶莹剔透的大眼睛忽闪忽闪仿佛会说话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引侧脸照

石奶引不仅出落的花容月貌,还有一副天使吻过的歌喉,歌声余音绕梁,如春雨一般抚慰人心。

而且织布的手段也是如鱼得水,12岁的石奶引在家中发现一架落满灰尘的织布机,她十分感兴趣就开始学习织布。

14岁时石奶引就已经可以独立染布和织布了,织出来的衣服颜色鲜艳,面料也平滑柔软。

侗族的衣着大多数都十分鲜艳,石奶引也就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如何将布料维持鲜艳的颜色不褪色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引在家中照片

她先是在染色中加入白醋用来固色,但却发现并没有什么作用。

后来石奶引多次尝试,最后发现用草药和花朵做天然染剂染出来的布料就不易褪色,再加上精湛的织布手段,很快石奶引做出的布料就在村寨中小有名气。

采访过石奶引的记者也回忆到,第一次见到她就发现她因为长期染布和做针线活而导致十指乌黑和有着厚厚一层老茧。

石奶引也发现自己的布料大受欢迎,便开始在集市上售卖,因为布料不轻易褪色再加上特殊的织布手段,很快就供不应求了。

许多乘兴而来的年轻姑娘来学石奶引的织布手艺,也愿意每个月出学费,但石奶引却愿意免费教大家学会自己独创的织布方法。

石奶引的家里人纷纷都指责她问道:“为什么不开个班收个学费?”,石奶引却觉得自己授教只是图个抚慰,再说都是远亲近邻的家人,谈钱容易伤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代人民币样稿-石奶引(右)

石奶引依靠着人美心善在村里出了名,村寨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谁见了她都得夸一句她心灵手巧和秀外慧中,石奶引也成了许多少年春心萌动的对象。

那一直在贵州村寨的石奶引是如何成为“人民币女孩”的呢?

那就还要从画家候一民说起。

1978年十月,中央美院的专家候一民接到上级任务,开始绘画第四套人民币的样稿。

这次的人民币封面和以往的都不一样,需要体现工农兵形象,比如青年下乡、工人学大庆等等,或者需要表达出中国少数民族的面貌。

候一民画了不少样稿但都觉得无法体现少数民族的形象,便开始四处游历观察群众的面貌,从河北开始出发,经历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引手持一元人民币照片

候一民觉得画少数民族不难,但难的是画哪位群众?他认为画少数民族还是要深入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这样才能画出生动形象的群众面貌。

很快候一民就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中,这里也是苗族和侗族两个民族人数最多的聚集地。

而这时的石奶引还是16岁的年轻姑娘,还每天在家里的梯田干活,得空的时间才会去织布到街上去卖,赚了点微薄收入,勉强可以贴补一些家用。

石奶引殊不知一场巧合即将如期而至,自己也将会在家喻户晓的人民币上出现。

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

1978年的某一天,仅16岁石奶引早早就梳妆打扮,今天她要和姐妹一起去洛香镇赶集。

石奶引穿着侗族特有的衣服,一头乌黑明亮的秀发盘在头上,带着黑色的黑帕纱,耳朵上带着大大似太阳一般的耳饰。

上衣是宽松型的样式,大面积主要是黑色和红色,上衣口旁边是黑蓝交错的花纹,显得沉稳但又不失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侗族传统服饰

衣领口处还有些精致的刺绣,仔细看得出是一些枝繁叶茂的榕树,侗族少女大多都喜爱一些花草纹,他们认为大树花草具有无限的生机。

石奶引下身穿的是黑色百褶裙,腰间还带着泠泠作响的银色铃铛,脚上还穿着亲手制作的绣花鞋。

活泼可爱的石奶引就在集市上挑挑选选,时而皱着眉头仔细挑选,时而又开怀大笑和姐妹耳鬓厮磨。

正值中午最热的时候,石奶引一直活泼乱跳着也出了一些薄汗,皮肤也微微薄红,看起来如桃花一样粉红。

石奶引和姐妹在一家专门买针线刺绣的小摊上讨论起来,正在认真挑选时的石奶引让不少青年暗暗偷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著名画家侯一民

这时画家候一民也在痴痴的看着石奶引,他从不同的角度看着她的面孔,便想给石奶引画一张画像。

于是候一民从石奶引的背后拍了一下,石奶引也应声转头看到一个陌生的脸庞。

候一民问道:“我是一个画家,可以为你画一幅画像吗?”,石奶引先是以为是骗子便开口拒绝了他的好意。

但候一民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便再次邀请,还给石奶引看了之前游历时的画像,这才打消她的疑虑。

候一民示意石奶引站到阳光充足的地方侧身对着他,石奶引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也乖乖照做。

候一民拿起画笔看看石奶引的侧脸,再看看画纸满意的低下头,石奶引也很好奇,老是斜着眼睛看着候一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著名画家侯一民

不到一个小时,候一民就完成了画像,但这个时候不早,石奶引也就着急着回家,遗憾的没有仔细看画好的画像,等下次再看到这画像时便是在人民币上了。

石奶引回到家中没有和别人说起今天的事情,她自己也没有放在心上,只当是街头上的画家的一时兴趣罢了。

而候一民画完石奶引后满意的离开洛香镇,随后在贵州省其他地方遇到一位瑶族姑娘,也为她画了一副画像,这才有了第四版人民币上的红色一元纸币。

但目前始终都没有这个瑶族姑娘的消息,可能她也是如石奶引一样,只是候一民在街上随意找的陌生人。

第四代人民币上其他的人物形象也大多都是少数民族,其中包括朝鲜族、彝族、维吾尔族、苗族和壮族。大多数的画像都出自于候一民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引夫妇照片

之后的石奶引还是和往常的生活一样,在梯田干活、在家中照顾弟弟妹妹,而对于结婚论嫁之事还非常保守认为应该从父母的建议。

到了22岁时,石奶引的父母就给她找了门亲事,是隔壁村的少年石学海。

两人也经常在侗族青年喜欢的情歌对唱中互诉喜欢,互相生有情愫的两人很快双方就见了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引身穿传统服饰照片

石奶引23岁那年时,父母张罗将石奶引嫁给了石学海,结婚后两人也是十分恩爱,虽然日子还是清贫,但胜在家庭和睦日本也算过得幸福。

石奶引24岁的时候,两人的女儿出生了。白天石学海在外务农,石奶引也就在家染料织布,日子刚刚也就糊口。

两年后,石奶引生下第二个孩子,是个活波乱跳的男孩,有一双儿女要养再加上大山中并没其他的收入,之后两人的生活就开始入不敷出,领着政府发放的低保,而这时第四套人民币也才刚刚发行。

“人民币女孩”缺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发行时,村寨中的村民就觉得这红色的一元纸币上右边的姑娘很眼熟,但又说不出是谁。

石奶引的丈夫石学海也觉得纸币上的姑娘熟悉,定睛一看他终于想起来了,这不就是16岁时的妻子石奶引吗!

正在梯田干活石奶引被大家起哄玩笑着,石奶引也笑着说道:“可能只是长的比较像,那不可能是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重现一元纸币的照片

而当初和石奶引一起去集市上的姐妹看到出版的纸币后立马到了石奶引的家中,她惊喜的说道:“你还记不记得你当初16岁碰到那个画家吗?而且纸币上的这套衣服和你的那套一模一样”。

经过姐妹的提醒,石奶引这才记起当初16岁的那段往事,她也确定红色一元纸币上其中一个姑娘就是自己没错。

于是村寨中许多街坊邻居特意来看传说中的人民币女孩石奶引,连一双儿女也到处向朋友们炫耀自己的母亲。

黔东南自治州当地的宣传局也知晓“人民币女孩”石奶引的故事,便想多多宣传来吸引游客到当地游玩,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引家庭合照

于是就有不少记者和游客来当地游玩,特意都要看看“人民币女孩”石奶引,石奶引看到众人笑着说道:“都一把年纪的人了,哪有什么好看的”

2010年,石奶引已经49岁了,面貌已经不如当时花容月貌、沉鱼落雁,如今也已经是饱受风霜、面容沧桑。

不少人认为“人民币女孩”石奶引既然能印在人民币上那家世肯定不容小嘘,但其实第四套人民币从开始到出版经历十多年之久,对石奶引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而石奶引被众人所知后生活也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还增添不少烦恼,不少人借着家中贫穷或者身体残疾的意图打算向石奶引借钱或者是直接要钱,石奶引一个月就可以收到十几封这样的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引在家中织布的照片

石奶引其实自身的家庭情况就不好,刚结婚时还算是不愁吃喝,但后面生了一双儿女,再加上山中收入来源受限也就渐渐入不敷出了。

白天大多数时间都在梯田上种糯稻和小麦,其余的时间都会在家中染布和织布,一双本来是芊芊玉手也变得乌黑和长了厚厚的老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引侧脸照片

石奶引夫妇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村寨,也并不识得几个大字,普通话也讲不利索,在这16年以来石奶引的家庭每个月领着政府的低保。

收到村子外面的来信时,石奶引就会让儿媳妇念给她听,听着世人的人间疾苦和繁琐杂事她也尽是无奈,她慢慢说道:“我要是有钱我肯定帮他们,但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村民”

最让石奶引失望的是一双儿女,可能是因为家庭的缘故两人并不是读书的料,两人在初中时就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引在家中织布的照片

但在2012年时国家政策发现了变化,凡是家中有青年男子的家庭就不再享用低保户的资格,没办法石奶引的儿子只能外出打工。

石奶引夫妇还是只能在村寨中领着低保过着日子,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在家中生活,平时也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忙碌。

时间回到了2017年,如今的石奶引已经56岁,日子也依旧无变化还是每月领着低保度日。

但一个契机的来临改变了她的生活,扬州大学定点对黔东南自治州扶贫,让这里的村寨开始摆脱贫困的帽子,过上幸福生活。

过上脱贫致富的生活

扬州大学的教授来黔东南自治州考察,石奶引居住的镇上有三分之一的村民都还没有脱贫,这次扶贫的重点也就是这六百多家村民。

凌裕平教授第一次见到石奶引时,已经完全看不出当时年轻的模样,满脸的皱纹和一双枯老的双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州大学教授凌裕平

凌裕平教授实地考察过石奶引的家庭,家中梯田还种着一些当地人喜欢的糯稻,他对着石奶引说道:“可以结合当地的种水稻的方法,在水中养一些泥鳅或者稻田鱼,这样泥鳅可以给稻田松土,稻田杂草可以给鱼做肥料,这是两全其美的事”

凌裕平看了看跟在后面的石奶引夫妇继续说道:“水稻收完后也还可以种点蔬菜,山上闲置的土地可以种点果树,这又是一笔收益”。

于是石奶引也照着凌裕平教授说的去做,在水稻田中养一些鸭子和黄鳝,人手不够时就叫回在外打工的儿子,全家人一起努力摘掉贫困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州大学教授凌裕平考察石奶引家中

看着石奶引一家这么勤劳勇敢,凌裕平也到处找爱心企业,在2018年时就有一家爱心企业为石奶引家捐了三万条泥鳅苗。

凌裕平不仅白给三万条泥鳅苗,还教石奶引如何饲养泥鳅、需要什么饲料、如何售卖的一条龙服务,让石奶引连连对着凌裕平说谢谢。

对于闲置的树林凌裕平建议石奶引种上香水柠檬,从树苗下土、修剪枝叶、施肥等等都是教授亲手教石奶引做。

石奶引不会说普通话但大概能听得懂意思,凌裕平教授也是不厌其烦慢慢传授直到石奶引学会了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州大学教授凌裕平考察石奶引家中

2018年八月,凌裕平教授再次来到石奶引的家中,这次他带来他的实验成果,想在闲置的土地上种上他培育的黄桃苗。

凌裕平对石奶引温柔仔细说道:“一般建议种一些收益较高的水果、比如阳光玫瑰葡萄、火龙果和猕猴桃等等”。

凌裕平说道;“我这次带来的是江苏锦绣黄桃苗,这种黄桃在市场上平均售卖价格为10元一斤,如果成功种出果子,就可以每亩增加2万多元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石奶引满怀着希望种下黄桃树苗,对着儿子开心说道:“我们之前哪懂什么种树、养泥鳅的,现在就希望这桃子能快快结果”,儿子石连锋也满口应着,在期盼着、在憧憬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心企业捐赠泥鳅苗

凌裕平在庆云镇呆了许久才知道村寨中已经有上百年种植油茶的历史,但每村每户的产量都不高。

凌裕平了解到原来村民还是用传统的方法种植油茶,从不修剪茶叶,于是他便开始教村民要修剪起初长的茶苗,这样才能使得其他茶苗也能有好的长势。

凌裕平认为村民要脱贫首先要学会科学的管理土地,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于是扬州大学远程开启指导课堂,一定要确保每位村民都要学会管理土地。

同时扬州大学还建议当地政府可以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商品”,这样消费者吃的放心,同时还可以提高村民的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引和孙子孙女合照

有了扶贫专家的帮忙,石奶引一家的收入明显提高,养殖泥鳅每年多增加五千的收益,种植香水柠檬每年能增加了一万五的收益。

今年石奶引已经61岁了,随着国家的发展生活也终于有了起色。

家中所有人都团聚在一起,儿子女儿也不用辛苦的外出打工,最重要的是石奶引一家终于摆脱贫困,不需要领着政府低保过日子了。

凌裕平教授说过“人民币女孩的确很缺人民币”,石奶引一生是幸运的又是悲惨的。

她幸运的是遇到画家候一民让她作为少数民族群众出现在出版的人民币上,不幸的是她的生活也并没有改变什么。

但幸好最终依靠着国家的建设和政策,终于过上幸福美满般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奶引全家福

第四套人民币目前已经停止流通,但它想表达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面貌依旧留着我们的内心。

您是否会觉得石奶引成为“人民币女孩”却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可惜呢?您认为现在的石奶引过着什么样生活呢?

请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