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知道,宋朝是个尚文轻武的年代,历代能够进入权力中枢的大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但也有特例,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个在朝廷能治理国政,在地方能造福百姓,更重要的是,在战场上也能运筹帷幄、料事如神,并多次击败外敌的人,此人就是宋太宗时期的宰相——张齐贤。

张齐贤出生于今天的山东菏泽,那时候叫曹州。因为小时候正处在天下大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张齐贤全家为了躲避战乱,从山东搬到相对安宁的洛阳居住。因为家境贫寒,年幼的张齐贤从小就刻苦读书,立志有天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

山东自古出好汉,这话还真不假,成年后的张齐贤出场时就很霸气。当时宋太祖来洛阳巡视,张齐贤以一介布衣的身份拦下太祖的马,向太祖进献治国十策。不要说这治国之策有没有用,单单这份敢拦皇帝马的勇气,也很值得敬佩。太祖是个明君,没有怪罪他,还将他召到行宫,让他详细阐述这十策。听完张齐贤的论述,太祖对其中四条很是满意。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得到这样的称赞已经很不错了,但张齐贤却坚持认为自己的十条策略都是好的。

太祖一听不高兴了,觉得这年轻人咋这么自负,于是命人将他拖了出去。回到京城后,太祖回想在洛阳时的经历,觉得张齐贤这个人确实不错,就对太宗说:“我此次巡幸洛阳,唯一的收获就是得到一个张齐贤,我把这个人留给你,希望你日后能重用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也就是宋太宗即位的第二年,张齐贤高中进士,授任大理评事、通判衡州。因为早就名声在外,张齐贤在任职期满后就被调入京城,担任左拾遗、直史馆。当时,太宗在平灭了割据山西的北汉政权后,再次锐意北伐契丹,想要收复幽蓟。张齐贤开始展现自己的第一个技能——文采。作为谏官,张齐贤上书建议太宗不要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轻易开启战端,而是要立足于以民为本,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文章写的是引经据典、妙笔生花、有理有据。

但当时的太宗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哪里听得进这些,反而觉得张齐贤这是老生常谈,于是将他外放到江西担任转运使去了。在这里,张齐贤开始展现他的另一项技能——理财。当时江西有好几个州盛产铜、铁、铅、锡,这些都是古代铸造钱币的主要原料。张齐贤得知后,就命人找到前代的方法开工铸钱,每年铸造钱币所花费的原料比当时大多数造币厂都少。

除了理财,张齐贤在江西的其他政绩也很突出,太宗对此早有耳闻,于是将他召回朝廷,升任右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成为宋朝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长官之一。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北伐辽国失利,遭到辽人的反攻,太宗向近臣询问对策,张齐贤自请去前线巡视,太宗大喜,立即任命他为给事中、知代州,与当时驻守边境的大将潘美一起统领兵马。在这里,张齐贤又开始展现他的第三项技能——军事才能。

当时辽军乘着宋军惨败之机,大举反攻,兵临代州城下,宋军出城迎战,结果因为兵少,作战失利,副帅卢汉赟吓得躲在城里不敢出来。危急之下,张齐贤挑选厢军二千人,亲自带领他们前往救援,士兵们一看连个书生都敢上战场,自己要不死战,哪还有脸,于是无不奋力向前,以一当百,最终击退辽军。

当时潘美驻守并州。为了挫一挫辽军的嚣张气焰,张齐贤派人前去并州,约潘美率领并州的部队前来会合,与辽人决一死战。不久,潘美也派使者前来,说在进军途中得到密诏,因为刘廷让在君子馆被辽军击败,太宗命诸军不许出战,自己只得退回并州。此时辽军已经大举前来,正好撞见从并州回来的张齐贤的使者,结果就被俘获了,军情因此泄露。

张齐贤仔细分析了一下敌我形势,认为辽军只知道潘美会来,却不知道他们已经退却,于是就把潘美派来的使者锁在密室里,防止消息泄露。同时乘着夜色,派二百名士兵在城外点起火把,排列旗帜,装作主力已经抵达的样子。辽军远远见到火光中有旗帜,又得到有宋军前来会合的情报,果然很是害怕,随即退却。但张齐贤可不是好惹的,“你当我这是什么地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他已经事先在土磴寨埋伏了二千精兵,辽军退到此处,被伏兵一顿冲杀,大败而逃。

经过此战,让太宗看到了张齐贤杰出的军事才能,而这正是当时朝廷重臣中缺乏的,于是,张齐贤的好运来了。端拱二年(989年),张齐贤被征召入朝,升任刑部侍郎、枢密副使。淳化二年(991年)四月,张齐贤升任参知政事。九月,吕蒙正罢相,四十九岁的张齐贤升任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跃成为宰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齐贤虽然有这么多的技能,却在人情世故方面明显存在缺陷,结果中了别人的套。事情是这样的,掌管京城粮仓的官员王延德、朱贻业二人都在开封待得腻了,想谋求到外地任职。朱贻业和参知政事李沆是姻亲,就向他托关系。李沆很有心机,自己不敢去和太宗提这事,而是请求张齐贤帮忙,估计还说了不少恭维的话。张齐贤哪里想那么多,就在太宗面前为这两个人请调令。

这个王延德是太宗的藩邸旧臣,太宗对他不自己前来诉求,而是请托于宰相十分不满,就将王、朱二人召来问责。这二人都是官场老手,对答时支支吾吾,含糊其辞,不以实情相告。张齐贤不愿连累李沆,就说这都是自己的责任。淳化四年(993年),张齐贤被罢相,外放地方任职。

咸平元年(998年),也就是宋真宗即位的第二年,五十六岁的张齐贤被征召入朝,升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次成为宰相。但好景不长,张齐贤这次又被李沆给阴了。此时的李沆因为有真宗老师的身份,也成为宰相,和张齐贤经常政见不合。为了排挤张齐贤,李沆就在真宗面前说张齐贤的坏话,真宗向来是个听老师话的好孩子,于是在咸平三年(1000年)以冬至朝会时醉酒失仪的罪名将张齐贤罢相。

张齐贤两度担任宰相,每次都不到两年,可以说是屁股都没坐热,而且每次都是被李沆给害的罢了职,也算是冤家对头了。这还不是最惨的,咸平五年(1002年),刚过花甲之年的张齐贤因为卷入前宰相薛居正家族的财产争夺,被贬为太常卿、分司西京,而这也充分体现了他在人情世故方面的缺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