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俗语说明了老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也时刻要求子女要尊重老人,孝敬长辈。
另外,老人一生独特的经历和感悟,也能为子女带来许多人生感悟和启示;反过来,子女孝顺老人也能给下一辈树立好的榜样。所以说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已久的传统美德。
但许多地方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老人长寿克子孙!显然这句话与我们平时得到的孝敬老人的教育相悖,但其中又反映了一个现实中的问题,那便是养老问题。
长命百岁是国人从古至今的追求
人类有一个天性,便是追求美好。其中能够长命百岁更是每个人心中的期许。再加上古代科技发展落后,人们只能将期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天地间,因此很多百姓甚至皇帝都会追求长生。
尤其是皇帝,为了自己能够长时间的享受荣华富贵,延续帝王的威严,他们不断的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最具代表的人物便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嘉靖皇帝。
前有秦始皇派徐福带领众多童年童女出海寻找灵丹妙药,却不想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后有嘉靖皇帝修习道术,迷恋长生不死药,甚至二十年不上朝在深宫中炼制丹药,不过他最终也是死于过食丹药。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古代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医学发展的落后,导致人们对生命科学的认知是有限的。
而古代的社会环境是导致古代人平均寿命低的原因之一,因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十分强烈。
那么古代的人们对长寿如此执着,甚至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近现代,为何会出现“老人长寿克子孙”这句话呢?
主要原因归根于现代和古代的家庭生产模式的不同。查阅古代史料会发现,在古代三世同堂、甚至是四世五世都是很常见的家庭模式。
但到了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开化,使得隔着辈分的两代人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模式以及思想观念。
这种情况下,如果处处不同的两代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家庭矛盾迟早都会产生的,与其鸡飞狗跳,不如分开来住。但是这样的话,家人只见的亲情会淡漠许多。
比如现如今的空巢老人问题,大部分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到大城市去打拼,因此留下来年迈的老人独自在家乡生活,久而久之会造成老人晚景的凄凉孤独。
而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忙于事业无暇分身照顾老人,因此赡养老人也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一个问题。
久病床前无孝子
基于古代社会环境的恶劣,长寿老人之所以是个宝,是因为很难有人活到长寿的年纪,而现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七八十岁的老人非常常见。
再加上如今的医疗问题,不仅花费巨大,就算使用现代先进的医疗技术留住老人,也会加剧老人的痛苦。
若是老人常年卧病在床,除了老人本身的痛苦外,对拥有事业家庭的儿女无疑不是一种拖累,久病床前无孝子便现实的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这句俗语虽然看起来比较刻薄,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其中的深意。但做子女的还是要在老人生前尽到做子女的责任,不要“子欲养亲不在”,更不要在死后追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