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嫩江路片区,是全市第一个城市更新项目。这个月,居民们就可以陆续回迁。坚持人民城市共建共享,天津用“绣花”功夫,圆百姓安居梦。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1

李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平分局副局长,干了10多年规划。和平区有着大量老旧建筑和住宅,非成套的老旧房屋将近130万平方米,而且绝大部分都在历史风貌保护区里。

2019年国家提出“城市更新”,随后这项工作也被写入天津“十四五”规划。李勃带着团队,对辖区内老旧房屋片区逐一走访,完善历史资源调查,制定提升改造方案。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2

推动城市更新落地,2020年和平区成立旧城区提升改造领导小组指挥部。区规资、住建、民政、街道多部门,协同推进,先后确定了8个城市更新片区,嫩江路片区是第一个。

在这个2500平方米嫩江路片区的二层小楼里,曾经住着99户老街坊。55岁的周玫,在这里住了40多年,8平方米的房子,最多的时候挤着一家四口。历经百年风雨,这栋小楼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从使用性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3

由于处在海河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核心区,按照更新改造的要求,这个项目要在原地重建,恢复居住功能的同时,要尽可能还原老建筑的文化肌理,原高度、原面积、原层数、原规模,都不能改变。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4

巨鹏,和平区劝业场房产管理部副部长,和平区的非成套老旧房屋,有将近70万平方米,都集中在他所管辖的片区,以前修修补补,保证房子的安全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栋楼重建之后,在原来面积的基础上,计划要给每户增加厨房和厕所,按照每家增加五、六平方米的面积算下来,全楼就需要400多平方米,单靠缩小公摊面积远远不够,剩余的面积从哪来?

通过向其他城市学习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创新,最终项目指挥部决定,采取“抽户”的方式。也就是说,会有部分居民搬离这里,谁走谁留,巨鹏挨家挨户了解居民意愿。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5

工作人员把政策、方案跟大家一遍一遍解释,最后13户居民自愿搬离,包括周阿姨在内,86户老街坊留下。按照居民的需求加快设计方案,2000多平方米,插花式的户型,最小五六平方米,最大的将近30平方米。

每家每户对于厕所、厨房的位置,还都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一户位置要调整,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设计、建筑、水电等5个交叉学科专业,组成了15个人的设计团队,大家每天都要到现场,光是居民需求,记了整整三大本。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6

一户一稿,一户一方案,就这样前前后后大改了12次,微调的版本不下百遍。争得了所有居民的同意,去年8月项目顺利开工。历时一年多完工,这个月老住户们就能陆续回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征集意见的过程中,居民们提出最多的就是供暖。趁着这次改造,和平区多部门联动,专门建起了供热站,还为每家每户都配备了地暖。

这两天,片区改造负责人周郅峰,跑得更勤了,户外管网、户内设施,他都要盯着大家再检查一遍,确保老百姓回迁时,屋子能够暖暖和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忙碌的,还有巨鹏他们,居民们回迁后,房屋的维护保养,还得由他们负责。这两天,他与施工方进行最后的交接,为居民们把好最后的验收关。对着设计效果图,巨鹏挨间屋子仔细查验,把问题一项项列出来。

还有不到一周,86户居民就将陆续回迁新居。自打一动工,周阿姨就特别关注建设的进度,有空就回来看看。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7

眼下,随着居民回迁的临近,像这样的碰头会,几乎每天都有,大家讨论更多的是居民回来之后,怎么做好服务和管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他们看来,嫩江路片区的改造完工,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新的起点。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人民城市 共建共享视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