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地名与家族的融合,是一座城市最不为人察觉却意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一座城市异于其他区域的最重要特色。佛山市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推出《地名看顺德》系列专题片,通过顺德代表性家族的发展史,深挖顺德地名蕴含的文化内涵。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是北滘苏氏家族与顺德地名的故事。

北滘苏氏:勤耕苦读成望族 行稳致远助滘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北滘苏氏:勤耕苦读成望族 行稳致远助滘城

北滘碧江村的都宁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滘碧江村的都宁岗

北滘碧江村,起名字源于村心三兴巷后有山一座,称“伏龙岗”,山上两土岗彼此相迫,乡人称“迫岗”,后改称“碧江”。

北滘碧江村的祠堂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滘碧江村的祠堂群

行走于碧江,我们会感叹金楼古建筑群的精致,泰兴大街祠堂群、村心祠堂群的宏伟。顺德县志记载,顺德祠堂名扬岭南,而最宏丽、最豪华的祠堂景观,莫过于碧江。

祠堂以外,一代代官员、文人、儒商在碧江营造出连片古建筑,涵括了藏书楼、私塾、岭南民居、官员宅第和私家园林。这些沉淀着历史文化的建筑,多与村落的大家族“苏氏”息息相关。

慕堂苏公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慕堂苏公祠

苏氏原籍福建晋江,宋靖康之变(1127)后,始迁祖苏绍箕南迁至南雄。绍兴元年(1131)粤北兵乱后,又举家南迁,最终定居碧江,千百年来繁衍生息。清代,“碧江苏”逐渐发展为经济、文化实力过人的家族,与“沙湾何”、“大良龙”,也就是沙湾何氏、大良龙氏等家族齐名。

迁居碧江后百余年,苏氏再遇家国巨变。南宋祥兴二年(1279),宋帝赵昺在新会崖山投海殉国,时任宋军殿前指挥的碧江苏氏六世祖苏刘义率残部从水路突围而出,在碧江都宁岗扎寨,拥立赵旦为帝,称此山为“都宁”。民间相传,其寓意是“都于此,天下安宁”,以图重建大宋帝业。可惜事与愿违,苏刘义只得改名“苏由义”,躬耕于碧江的绿水青山间。今天,我们仍能在都宁岗下的寨边村和“正月十三点灶灯”的南宋中原古风中,隐隐触摸到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

位于碧江金楼的书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碧江金楼的书塾

安居碧江后,苏氏重文兴教。宋代起,碧江共出25名进士,147名举人及五贡,苏氏约占一半,可谓科名繁盛,人才辈出。乡间还流传着南宋隆兴元年(1163)苏之才、苏之奇兄弟同科登进士;明代苏葵高中进士,任职福建布政使;清乾隆年间,苏珥(1699-1767)婉拒“博学鸿词”举荐、留乡奉母等故事,妙趣横生。

“赋鹤楼”也称“金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赋鹤楼”也称“金楼”

村中最耀眼的金楼“赋鹤楼”,是清代兵部职方员外郎苏丕文所建的藏书楼和书斋,读书之风,传颂至今。

“赋鹤楼”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赋鹤楼”内饰

经济方面,碧江地理位置优越,陈村水道、潭州水道在此汇合,北达广州,西至梧州,南抵中山,水路交通便捷,毗邻清代广东四大名镇陈村。明代,碧江已是顺德北部繁华的墟镇。清代,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形成造纸、缫丝、酿酒等新产业,成为顺德对外出口的重要商埠。作为村中大族,苏氏深度参与其中。

北滘碧江村地理位置优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滘碧江村地理位置优越

清代,碧江竹纸名闻全省,纸制祭祀用品,远销东南亚。苏氏家族远赴海外,参与国际贸易,成为碧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清末民初,机器碾米厂云集碧江,大量的稻谷从珠三角、东南亚购入,加工后销往广州、佛山等地,苏氏贻谋堂是顺德当时最大米业商家。

碧江金楼一带俯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碧江金楼一带俯瞰图

纵观碧江发展长河,处处可见苏氏家族身影,苏氏在实现家族理想追求的同时,促成了村落的经济、精神传统,一本家族谱系,就是半部村落志,就是数页顺德史。

(文/李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