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崇州市三郎镇茶园村的大山里,有一口名叫“八角井”的古井,井上盖了一座蓝色的铁皮八角亭子,此井已经存在了百八十年,于是这里的地名也被称作“八角井”。

八角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角井

杨大爷是八角井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今年78岁,半个月前我到崇州旅行在八角井山里露营时偶然与他相识,因为特殊的家庭情况,使我对这位生活在远离尘嚣的深山老人产生了好奇与关注,于是11月初我再次走进八角井,进一步了解这位老人生活现状及背后的故事。

1.没有电在家待不住,只能出门闲逛

天色阴沉,周围的群山在雾霾笼罩中灰茫茫一片,八角井山顶的露营地旁,杨大爷正独自一人坐在乡村公路外的一块荒草坪边缘望着对面的山出神,当我朝他喊了两声后,他转过头来一脸疑惑,很显然他还没有认出我,但他仍然起身撩起长长的衣角穿过草坪快步地走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到跟前时,他迟疑了几秒,随后笑逐颜开地说道:“好多天没看到你,你又上来耍了”。

再次见到杨大爷,他仍然戴着一顶黑色的圆顶针织帽,将帽檐高高挽起,露出内里厚厚的加绒,这次他换了一件比较时尚、看起来与他年龄不大协调的黑色长款棉衣外套,里面露出一截已经发黄的长羊毛背心,一件非常老式的蓝色中山装贴身打底,并敞开最上面的纽扣,能隐隐看到半截裸露的胸膛。

杨大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大爷

他的络腮白胡子似乎比上次长了些,笑起来额头和眼角的褶子更深了。

“大爷,你坐在那里干什么?”

“耍嘛,莫得事干得。”

山顶的这处露营地(只是一块开阔的坪地,并非专门的露营地,因为偶尔有人在此露营暂且这样称呼)已经成了杨大爷的“根据地”,因为它不仅离家近,地方也宽敞,更关键的是由于这里风景不错偶尔会有上山来玩的车辆经过,所以是杨大爷“社交”的重要场所,他每天几乎大半的时间都会用在这里。

露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露营地

前些日子,露营地来了几辆自驾游车辆露营,每天清晨车上的人还在梦里,杨大爷就已经出现在此,他等着车里的人起床,看他们做饭、吃饭、洗碗,夜晚亦会跟他们聊到很晚才会回去睡觉,乐此不彼。

杨大爷确实闲得太无聊,由于老伴和儿子都有精神上的疾病,家里没有收入来源,所以一家三口都成了低保户,目前每月领着一定的低保补助,吃饭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三郎镇当地种植万亩樱花,杨大爷家的土地被开发商租用,他现在只有屋前巴掌大的一块地用来种点平时吃的蔬菜,所以没有农活可干,家里也没有喂养牲畜,杨大爷告诉我他曾经喂过8只羊,也喂过4头两三百斤重的猪,但是现在不养了。

杨大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大爷

“因为供不起,主要是要本钱,一个猪儿子都要一千多。”这是杨大爷的理由。

去年,杨大爷花800元巨资在镇上买了一台液晶电视机,成了他们家里唯一的电器,没想到刚买回来没多久,家里的电路就断了,他的亲戚给他安装了一块太阳能发电板,但只能用来照明,于是电视机成了摆设。

杨大爷说他非常喜欢看电视,如果有电视看他就可以整天不出门,但如今电视看不了所以在家一刻也待不住,只能每天出来到处闲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小瞧这个露营地,它给杨大爷带来的可不是无用社交,杨大爷告诉我,前两天一个从成都过来的好心人给他带了一大包衣服,那个人就是他在这里认识的。

2.肉可以不吃,但精神食粮不能少

当我再次踏入杨大爷那打扮得像棚户的小房子,可能是我给他们又带了一些肉、菜和吃的,他的老伴没有再像第一次那样对我一脸敌意了,比起第二次来时老大娘看到我提的东西给我的笑脸,这次她更热情了,几乎不与外人交流的她不仅招呼我坐,还问我吃饭没有。

杨大爷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大爷的家

杨大爷说他们吃的土豆,他走进在两颗太阳能灯泡光亮下仍显暗淡的“客厅”,指着贴了印花瓷砖的老式木桌上一个不锈钢盆示意我看,里面是早上剩的半盆土豆汤,黏糊糊的淡黄色汤里还夹杂着土豆皮,两边还各有半碗辣椒酱。

杨大爷一家的日常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大爷一家的日常饮食

杨大爷家平时的伙食非常简单,基本以时蔬和腌菜、酱菜为主,因为离镇上远交通不便,加上没有电也没有冰箱,家里难得吃上一次肉。

但杨大爷对于是否有肉吃倒是很随缘,有就吃,没有就不吃,唯独一样东西是每顿不能少的,那就是酒,杨大爷非常喜欢喝酒,三顿不离,一天最多能喝一斤,用他的话说,不喝酒全身不得劲,尤其是晚上,不喝酒更是睡不着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他对酒的品质要求也高,必须要喝没有勾兑酒精的纯粮食酒,因为只有这种酒喝了他脑壳才不会痛。

在吃肉这件事上,老大娘与杨大爷的观点可能是一致的,因为除了粗茶淡饭,她也有精神食粮,一支旱烟斗和一包烟叶是老大娘的随身标配,它们每天在老大娘手里出现的次数至少比她吃饭喝水的频率高,这是连杨大爷都难以估算的。

杨大爷的老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大爷的老伴

就在我跟杨大爷说话的同时,老大娘静静地坐在用几根木头和篷布搭建的低矮的入户门后,背靠一张挂着旧布帘的木架子床,拿出烟斗含在嘴里正用打火机点燃。

随着老大娘气定神闲地吞云吐雾,片刻间浓郁的烟雾便弥漫了狭小的屋子。

正在抽旱烟的老大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抽旱烟的老大娘

旱烟的气味非常浓烈,我感到脑袋一阵发昏,赶紧走出屋子透气。

我很喜欢杨大爷家门口的风景,一眼望出去,天地广袤,脚下山峦起伏,远处沃野千里,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杨大爷家门口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大爷家门口的风景

杨大爷指着远处的平原向我介绍,天气晴朗的时候从这里可以看见成都,晚上还可以看见成都方向的万家灯火,点亮了夜晚的半边天空。

但此处的环境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他说从这里到山下三郎镇来回20里路,因为自己腿有关节炎,他赶一次集来回要走4个小时。

“前几天我下山到镇上去称两斤叶子烟,回来腿杆痛了两天。” 他皱着眉头对我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前两次一样,这次我依然没有看到杨大爷的儿子,因为他还在房间里睡觉,此时才上午10点过,他一般要睡到下午1点多才会起床。

离开杨大爷家回到露营地,杨大爷跟着来了,随后老大娘也来了,她拿了一把蒜苗给我,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我认出那是她家门口地里种的,蒜苗还没有长大,头上还带着蒜种子壳,老大娘说让我拿去中午煎肉吃。

3.因为适应不了小区生活只能重回山上

我曾问过杨大爷,那口古井为什么会叫八角井,关于它名字的由来是否有什么传说和故事,杨大爷只说八角井这个名字从他记事起一直以来就这么叫的,至于由来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不过他告诉我,八角井是他们当地的名胜古迹,以前山上曾有13户人家饮用这口井里的水,而且,他家以前的老房子就在井边不远处。

八角井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角井遗址

杨大爷将他以前老屋的位置指给我看,那里现在是一坡茂密的灌木丛,其中有一片翠竹葱茏。

杨大爷昔日老屋的位置,已被灌木丛和竹林替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大爷昔日老屋的位置,已被灌木丛和竹林替代

40年多前,年轻时候的杨大爷跟着他的师父学了门手艺活,成了一名木匠,在当时凭着这门手艺能讨到一口饭吃,日子还算过得去,于是他在八角井旁边建了新房,接着在媒人的介绍下,他与邻村的一个女子成了亲,也就是他现在的老伴,她姓佟,今年66岁,比杨大爷整整小了12岁,但是佟大娘从小精神上就有疾病,可能是遗传她的母亲。杨大爷与佟大娘成亲一年后生了一个儿子,不幸的是这个儿子从小精神上也不大正常,于是他们又有了一个女儿。

儿子长大后除了挑水砍柴几乎不会干其它活,他不换洗衣服不去赶集也不买东西,甚至连钱也不会用,每天一觉睡到中午才起床,吃完饭就去山里到处转了耍,杨大爷告诉我,他的这个儿子40多岁了,长这么大只去过山下的三郎镇。

昨天傍晚,杨大爷的儿子从山里回家经过露营地,他精壮干练,仍旧穿着那件打了补丁、口袋有些变形的蓝色中山装和那双沾满泥土已经看不出本色的旧运动鞋,裤管挽得老高,后腰还是背着那把柴刀,配上头顶的宽檐帽,一如我半个月前第一次见到他时的一身“大侠”装扮。他很利落地帮我把捡来烤火的干柴斩成小段,然后一脸天真地问我:“成都是不是很大?是不是有很多红绿灯?”我一时竟不知道怎么回答。

杨大爷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大爷的儿子

杨大爷的女儿长大后嫁到了雅安,现在一家移居到了邛崃,以前她每年还会回娘家看看,但如今已经两年没有回来了,虽然杨大爷很想念她,但因为从三郎镇到邛崃40多块钱的车费开支,阻止了杨大爷主动去看女儿的计划。

杨大爷从40多岁的时候就没有再干木匠活了,家里的生活重担和经济来源全靠他一人支撑,日子过得艰难,好在后来当地政府给予了帮助,将他们一家三口纳入低保户,每月每人有300多元的补助,生活才能继续维持。

十几年前,八角井一带还住着许多村民,山中随处可见当地人的房屋,而杨大爷的房子也还在井边的那片竹林里,他们一家三口住在那里,吃着八角井的水,过着跟周围村民差不多的山里人生活。

八角井周围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角井周围环境

但海拔1000米左右的八角井山高路远,交通终究是不便,政府在山下的三郎镇修建了安置小区,八角井附近的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迁住进了新房,杨大爷一家原本也是下了山的,但由于他的老伴和儿子适应不了小区生活,没办法只能重回山上,当地政府又在山上为他们重建房屋,也就是杨大爷现在的家。

杨大爷现在的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大爷现在的房子

它在井的背后、朝着三郎镇和成都平原的那面山坡上,虽然离山下近了几步路,上下山的公路会经过屋前,但与杨大爷之前的老房子相比条件估计也好不了多少。

杨大爷现在的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大爷现在的房子

当看到昔日的老屋早已被一片荒林替代,杨大爷惋惜地叹了口气:“那个房子才修了20多年就拆了,现在荒得路都没得了。”

他指着那片翠竹告诉我:“那丛竹子还是我娃娃栽的。”

杨大爷说他喜欢热闹,安置小区的生活环境应该最适合他,那里有很多他认识的同村人和同龄老人,他们住在一个小区距离更近了,杨大爷可以每天跟他们拉家常,看他们打长牌,看妇女们跳广场舞,但他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自己又回到了八角井,但如今附近原来的邻居几乎都搬走了,偌大的山上似乎只剩下他们一家人还留守在这里,老伴和儿子又非常随性,想说话就与人说两句,不想说便谁也不理,孤独的杨大爷只能把山顶那块偶尔能看到外人来往的露营地作为与人沟通的社交场所。

那天杨大爷带我去周围转悠,当我们走到八角井对面的吴家山下一个名叫“富春·山居”的住宅区外面时,他目不转睛地打量着里面的房子对我说:“你看这个小区修得多漂亮”,那时我明显看到他眼里带着几分羡慕。

杨大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大爷

他貌似对“小区”这个名词情有独钟,因为后面我发现他几次指着山下的城镇建筑给我介绍时,他都不会先说地名,而是跟我强调:“那是小区”。

十几年了,可能他对自己没有住上安置小区的楼房内心始终带着一点遗憾,但对于老伴和儿子这个遗憾的根源,他又无法改变,他只能默默地陪着他们回到八角井继续过山里人的日子,为这个无奈的家充当顶梁柱,为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操心,看得出来,他没有怨恨和嫌弃那对母子,反而格外将就他们,因为那是他的责任,也是他对这个家的爱的付出。

4.物质上是匮乏的,精神上却很富有

离开八角井的前一晚,杨大爷拖着一根碗口粗的木头来到露营地,他说晚上冷给我拿来烤火,佟大娘也来了。

她打着电筒背着一只手,身子有些佝偻地走到我面前,长满皱纹的脸上难得一丝和颜悦色地问道:“你明天要走了?你二天还来不?”

我有些愣:“嗯…有时间我会来的。”

“那你二天还来哦,来看我们哦。”她不会说别的,只重复着这两句话。

火堆边,杨大爷告诉我傍晚镇上来人给他们送米了,还有几斤肉,但是随后他又说,那些粮食和肉包括酒都要在他们每个月的低保补助里扣的。我想,这样下来,他们一月的补助可能也就所剩无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很好奇,问他多久没买过新衣服了,杨大爷无奈地笑了笑:“买啥新衣服哦,只要一天三顿吃饱,捡得到旧的穿能过就行了。”他说亲戚和社会上的好心人给他们一家送来了很多衣服,有旧的也有新的,穿都穿不完。

漆黑的夜空落起了雨滴,佟大娘起身要先回去了,杨大爷看了一眼老伴,凑过头来小声告诉我:“她身上穿的衣服裤子都是别人送的,我都好多年没给她买过新衣服了。”

说完望着佟大娘离去的背影,杨大爷眯着眼身体很放松地靠在折叠椅上,脸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似乎是在自言自语:“管他呢,反正她还愿意穿,也穿得上。”

那一刻,透过火光我仿佛从他眼神中看到一丝宠溺。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问杨大爷:“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杨大爷都没有思考,一脸平静地向我回答:“好啊,现在的生活很好。”

我沉默了,过了几秒他又说道:“现在的生活是好嘛,你不晓得过去我小的时候,饭都莫得吃,我老娘就是遭饿死的,那时我才十几岁,哪像现在,有吃有喝,莫得米莫得酒了打个电话他们就会给我送上来,一家人看病买药也不花钱,已经很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向我八卦,他们附近山上还有几个五保户老人,打了一辈子光棍,现在还单身一人。言外之意,与他们相比杨大爷已经算幸福的,他很知足了。

是的,古话说知足常乐,知足不辱,杨大爷是个明白人。

我想了想,又问他:“你有什么心愿没有,比如说你目前最想干的一件事。”

杨大爷想了一下,摇了摇头道:“没有”。

我有些意外,继续问道:“那你的女儿呢?你想去看你的女儿吗?”因为上次杨大爷问我会不会去邛崃,他说如果我去邛崃的话顺便带上他,他想去看女儿。

杨大爷依然很平静的回答:“想归想,但各人有各人的家,她跟前两个娃娃,肯定忙,没空回来我也能理解,只要她过得好就行了,看不看无所谓了。”

此刻,我已经没有想要问的了。原本以为杨大爷过的艰难,对生活应该会有很多抱怨和不满,他的内心应该会有一些想法,不说能改变现状,至少应该去尽量争取一下,哪怕是比现状稍微好一点,我想他应该跟其他人一样都有一些想要实现的美好心愿,或者对某件事物有所追求,但是通过他的回答,我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子·德充符》里有句话:“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杨大爷对于生活的这种知足、泰然的格局观出人意料,也让人刮目相看,使我对他产生的那些认知显得那么的俗不可耐。或许,在物质上他是匮乏的,但在精神上他可能比我们大多数人富有。

八角井夜景,远处平原上的城市灯火通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角井夜景,远处平原上的城市灯火通明

离开八角井的那一天,我遇见了我在这里见过的最好的天气, 太阳出来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从山顶的露营地看,云朵仿佛就在头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然觉得,与繁华喧嚣快节奏的城市相比,生活在这里也未尝不好,看看杨大爷,“畅游”着八角井这片广阔的天地,“享受”着惬意的大自然,一家人形影不离,无衣食之优,无物质追求,每天饭后到处逛逛走走,累了就坐在山顶晒晒太阳静看天边风起云涌,可能他过的是神仙日子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