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一些没有必要的、过时的手段,应该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就在这几天,有几个大城市已经宣布,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已经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报告,也有一些城市宣布甚至连健康码都不再看,也不再扫什么场所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如果我们的防疫是防控为主过渡到治疗为主,那么,很多的以病毒溯源、传播链巡查以及圈定隔离范围为目标的手段都可以适时的退出来。第一个,就是所谓的“通信行程卡”。

按照网上的解释,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俗称“行程码”,是由信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自从2020年年初上线以后,就成为判断用户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等行程信息的重要手段 。

2022年6月29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7月8日起,通信行程卡查询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 。

2021年8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信行程卡”累计提供查询服务超120亿次,成为各地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就目前来看,通信行程卡已经完全不符合现在的防控政策,到了需要关闭的时候。

1、与政策面不符

行程卡现在还是在显示7天内行程信息,但按照20条的规定,现在的隔离期也是5天,甚至3天,7天早就过了时限,这个行程卡没有跟得上发展变化。

还有,所有的现行防疫风险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区县来进行,但通信行程卡只能显示到地市级,精确度早就无法满足需要。

再有,现在的病毒传播已经是按照分钟计算,几个小时都可以传播一代,而通信行程码是需要在这个城市潴留4个小时才有痕迹,根本无法真正呈现风险状态。

事实上,因为通信基站的能力以及运营商本地网管理的属性,让行程卡继续深化精度,已经是勉为其难。

2、有隐私暴露嫌疑

一个人去过什么地方,即使是粗线条的,也应该属于公民隐私权的一部分,但现在却是在强制暴露。如果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这是必要的,但这也只能是临时性的措施,在疫情防控政策转变之后,需要马上关闭,而且要在公开透明的监督性下删除一切历史数据储存。

3、加深了地区隔阂

目前全国的疫情防控急需要整齐划一,各自为政自己探索的时代该结束了,而正是因为行程码的存在,给了各省市,特别是县乡镇村各级一个很好的可以冠冕堂皇的搞地区保护主义的手段,现在还只是防疫上的我行我素,未来,这个行程码甚至可能成为地方上搞诸侯经济的抓手,必须坚决去工具化。

4、事实上已逐渐失能

在现实中,因为通信行程卡只是通过收发短信来验证获取,只是证明这个手机号去过什么地方,并不能代表这个号码持有者去过什么地方,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让行程码简单过滤(绿)的手段,功能上已经基本失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来看,一个与政策差距越来越大、功能基本失效、甚至还有更多副作用和潜在伤害的通信行程码,真的应该退隐江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