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职的等级分为九品,每品分正从,共十八级,等级最高的是正一品内阁大学士,比如和珅、刘墉都曾是内阁大学士。但是,在清朝历史上还曾经存在过一个比内阁大学士等级还高的官职,担任此官职的人连皇帝都怕他,这个官职就是摄政王。在清朝统治的二百七十多年里,担任此职务的一共只有两个人,他们就是顺治朝的多尔衮和宣统朝的载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他的生母是大妃乌拉纳喇·阿巴亥。多尔衮满语的意思是熊。清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突然去世,由于皇太极没有立太子,朝中有权势的八旗诸王对皇位展开了激烈争夺,皇长子豪格和战功卓著的多尔衮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由于双方僵持不下,最终这场皇位争夺战以“福临继统”、二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的方式结束。同年八月,年仅6岁的福临即位,即顺治皇帝。多尔衮虽然没能登上帝位,但他的提议为他日后成为朝政实际掌控者奠定了基础。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一日,多尔衮拥立福临在燕京登基。十月九日,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第二年五月,又被晋封为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1648年)十二月,多尔衮被晋升为皇父摄政王。

虽然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同为摄政王,但济尔哈朗自知能力、实力各方面都无法与多尔衮抗衡,于是主动让出朝政决策权,多尔衮成为朝中的最高决策人,他是唯一的、真正的摄政王,福临成了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尔衮是一位勤政能干的摄政王,入关后,他数次率军镇压各地的叛乱,到他去世前,除了四川南部、云贵、福建沿海等地之外,全国各地的反清势力基本都被剿灭了。

多尔衮还进行了尊明崇孔、开科取士等一系列兴利除弊的改革。他提倡“满汉一家”,模仿明朝旧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且任用明朝汉人官员和满官一起处理公务。他宣称只要明朝诸王投降,就会保留他们的官职,还下令善待明朝宗室子弟。他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并开科取士,在他摄政的7年时间里一共举办了3次会试,取士1100人,都被任命官职。

多尔衮还实行了多项革除明朝弊政的措施。他为了获取民心,实行减免百姓赋税的政策。为了防止宦官干政,他下令不准宦官穿朝服与文武群臣一起朝贺,并取消了织造太监一职。多尔衮的政策非常成功,许多汉官和满洲贵族共同为大清尽心尽力地效力。

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大权在握,不断打压敌对势力。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多尔衮囚禁了肃亲王豪格,不久,豪格就不明不白地死了,多尔衮还把肃亲王妃娶回府中。顺治四年(1647年),多尔衮罢免了济尔哈朗的辅政之位,贬为多罗郡王,直到多尔衮死后济尔哈朗才得以翻身。多尔衮排除异己,逐渐成为权倾朝野的实权人物,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多尔衮由于顽疾缠身病死在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给摄政王多尔衮平反昭雪。他肯定了多尔衮拥立福临定都北京、统一中原的功绩,认为他是大清开国功勋,恢复睿亲王爵位,并且爵位“世袭罔替”。乾隆皇帝还重修了多尔衮墓地,新建了睿亲王府,并配享太庙。至此,睿亲王多尔衮成为了清初八大铁帽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新觉罗·载沣是光绪帝载湉同父异母的弟弟,宣统帝溥仪的生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三岁的溥仪登基,载沣任监国摄政王。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

溥仪即位之后,由于年幼,朝政大权掌握在摄政王载沣手里。但是载沣本着明哲保身的态度,朝中大事都由庆亲王奕匡和其他军机大臣做主。但是,载沣一直对袁世凯耿耿于怀,他认为是袁世凯关键时刻倒戈才导致光绪皇帝的失势,最终郁郁而终。因此,他要为光绪帝报仇。所以,载沣担任摄政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袁世凯。

慈禧死后袁世凯逃到了天津。皇族中有人主张杀掉袁世凯,载沣与张之洞等人秘密商量后,认为袁世凯势力太大,杀掉他容易引起兵变,不如罢免了他的职位。于是载沣以袁世凯“身患足疾,行动不便”为由,免去了他的职务,令其返回原籍。宣统元年(1909年),载沣代理全国海陆军大元帅,统一了全国军政大权。

宣统三年(1911年)4月,为了掩盖皇族集权,载沣宣布裁撤军机处和旧内阁,组建新内阁。然而,这一届内阁13名成员中有9人是满人,其中7人是皇族宗室子弟。舆论指责其为“皇族内阁”。载沣的决策失误,让立宪党人的幻想破灭,从此倒向革命派。革命的暴风迅速席卷了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载沣监国以后,本想集中军政大权,加强皇室地位,但由于其能力有限,不仅加深了立宪派与清政府的矛盾,还使皇族内部形成党派分争,互不相让的局面。他还加征苛捐杂税,致使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载沣被迫辞去摄政王职务。第二年,袁世凯逼宫,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人劝载沣投降,遭到载沣拒绝。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献给了人民政府。1951年初,载沣病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