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马小秋陪伴您的第 4349

【读者提问】

马主席,我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知不觉就犯了“我执”的毛病,无法圆融,有时找不到自我,有时又太自我,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今天的话题,这位提问的朋友,虽懂得放下“我执”的道理,却克服不了“我执”的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克服“我执”,有些人做起来很容易,就像佛家所说有慧根,拥有与生俱来的认知力和行动力。马小秋常说,生命生生不息,肉体消亡是一个阶段性结果,精神传承和因果循环的过程永续不灭。那些慧根具足的人,往往得益于过往的因缘造化,对生命真相、人生道理有更深刻的认知,也能更坚定地付诸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执”较重的人一般都非常自我,习惯以个人知见去判断或定义人事物的真相。有一种说法,学历高、学识多的人,更执着于自己的所知所想所见。马小秋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他们被丰富学识、广阔视野以及外在的财富地位禁锢住,反而忽略了人的内在修为和道德品质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马小秋曾经说过,知识是生存的本领,智慧是人生的境界,大多数人拥有知识却缺乏智慧,这与时代发展、社会环境有关系,与我们现代的教育体系有关系。要知道,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知识教育,能帮助人们解决生存问题,但生活幸福与否、人生价值何在的问题,却不是拥有知识就能够解答的,需要我们用文化、智慧去解决。

有些人运气好,在学校结识良师益友,助益其增长学识、提升智慧;而有些人没有机缘,甚至一生都遇不到良师益友,只能靠自己在社会“大学”历练、觉悟。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学历不一定高,但是有文化、有智慧,这就是他们在社会“大学”里,通过历事练心觉悟出来的。所以学历低的朋友也不必自卑,在社会“大学”勤学善思、勤作善为,一样能够出人头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小秋认为,放下“我执”虽不容易,但也可以做到,前提是“善良”,事事处处为别人着想,把集体利益放在前面,把个人利益放在后面,自然而然,“执念”也会被慢慢放下。过去,马小秋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平时不吝啬钱财,也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但在工作中,马小秋却以分别心对待客人,做生意也追求暴利。说到底,马小秋对人对事还是有很重的执念,算不上一个真正善良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学习了传统文化,马小秋认知到自己的错误,明白真正的善良应该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能够真诚接纳和包容所有善的或不善的人事物,希望善者更好、不善者慢慢变好,自己才能有所得有所得获。然而,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把自己生活事业的不顺利,归咎于走背运,或外部政策、环境不好等等,却没想到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心不善、行不正。所以请大家记住一句话,“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点点滴滴形成恶,也能点点滴滴建造善,如果不活在觉悟中,不好的因缘果报迟早会找上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要知道,不知错而为,是不觉悟,通过历事练心能促人醒悟、修正;知错而不改,是“执念”,是业力牵引,一定会经受因果报应。最后希望大家,发善愿、做善事,点点滴滴积累功德力,放下心中所执,成就圆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