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多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涉及核酸检测、出行、就医等诸多方面,疫情管控放松真的要来了。

新冠三年,夺走了600万人的生命,国家尽心尽力保护了大家3年,接下来的日子需要自己保护好自己了。全面放开,除了自觉做好防护,最重要的是个人免疫力!

老中医的5招,有效提升免疫力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张景岳在《类经-疾病类》里也说:”然必内有所伤,然后外邪得以入之”。意思是说人体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免疫力强,外邪才不容易入侵。

外邪致病是因为自身正气不够强壮或邪气过于强盛,打破了正常人体的防御能力。因此扶正气、避外邪,使正气更加稳固可防止外邪侵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应天时

一是要随着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调整生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调理起居时间,规律饮食,按时睡眠。二是要结合一日十二时辰脏腑循行规律养生。

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合理的安排好自己每日的工作、学习、运动、饮食、起居等日常活动,并长期坚持、形成规律,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健康,这个非常重要。

调节情绪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情志过度易引起阴阳错乱、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力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机制。

然而,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七情过度,容易导致人体的气机郁滞、气血不调,甚至脏腑机能失常。“肺主悲,脾主思,心主喜,肝主怒,肾主恐。”情志健康是提升免疫力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制饮食

中医学自古就有“饮食有节,节食益寿”的理论。《黄帝内经·素问》中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饮食自倍,胃肠乃伤……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则䐜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意思是,饮食过量伤及胃肠道,饮食不节制会导致肥胖,饮食油腻会出现腹泻。

所谓“饮食有节”,可以从节制、节律、节气三个方面来解读。

▋节制

可以理解为食量的节制,中医古籍中曾有“贪食,食多不消”的记载,表达了食物不可过量的饮食养生原则。《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中,论宿食为病,或用硝黄下之,或用瓜蒂吐之,这些内容也间接说明,饮食过量会伤害身体。

▋节律

宋代张杲《医说》中所载“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与现代营养学主张的“少食多餐”不谋而合。孙思邈《千金要方》中“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每食不重用”,说明吃饭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食不过量,这对维持胃肠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节律性十分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气

我国古代养生学家非常注重饮食宜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详细记载,比如什么食物不可食之、什么食物不可同时食之、什么时间不可食食物等。

张仲景还根据天人相应理论,指出了每月所食宜忌,如“正月勿食生葱”“三月勿食小蒜……”“十一月、十二月勿食燕”;一日中“夜食生菜不利人”“夜食诸姜、蒜、葱等,伤人心”等。虽然有些观点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可以看出古代医学大家已经认识到饮食应因时而异,应季而为,不分时间的食用某物,不仅对人体无益,反而会损伤人体。

持泡脚

泡脚是日常常用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人体足部分布有很多穴位,以足部六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为主。

足浴之功效,除了局部吸收药物外,更重要的是刺激局部穴位,达到平肝潜阳、引火归元、养心安神之效果,尤其适合高血压、失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艾灸

艾灸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常用于防治各类寒邪侵袭的颈肩腰腿痛。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可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艾灸主要靠对人体局部的温热刺激,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起到作用。艾灸产生的温度或者是传统艾灸的烟对人体的刺激产生一种特定的应激状态,调动激发人体潜能,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扁鹊心书》中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灸前后喝温水,饭后或运动后大汗以及洗澡后都不宜直接进行艾灸。若要治疗疾病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