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美市场监管的不断趋严,11月《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的正式出台、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印发,使得医美行业的监管制度越发明晰,为响应市场及国家号召,小红书也于今年的11月再一次开展了对医美品类的专项治理行动,此为小红书今年的第三次医美类目专项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早在今年1月19日,小红书就封禁了6家医疗美容机构与7个相关品牌;2月17日,开展“史上最严格的医美专项治理行动”,取消216家私立机构的认证,处置27.9万篇违规笔记,处罚违规账号16.8万个。

在前不久的11月24日,新一轮的医美专项治理行动中,小红书团队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治理方式,联动多地执法部门进行医美违规内容的严打。本次重点对站内违规医美及相关违规营销内容进行治理,包括不合规医疗机构开展医美项目,违法违规使用不合规医药器械产品及非法医美培训等,截至目前首批已处置违规笔记2.3万篇。

▲部分已处置的违规笔记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已处置的违规笔记示例

医美监管常态化,产业链或将重构

随着行业监管的不断趋严,这并不是行业即将遇冷,而是意味着医美产业链或将迎来重构,行业将诞生出新的发展契机。从上游的产品成分及医疗器械资质,到中游医美机构的经营资质、广告营销、财税合规性等,再到下游的各类医美获客平台,医美监管政策对于合规机构与合规平台的利好是十分明朗的。

需求造就“种黑草”市场的出现,有市场就有流量,对于医美宣传来说,小红书无疑是最好用的流量洼地,据相关媒体调查,小红书医美“种黑草”行为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的“商业市场”:即医美机构出价,中介牵线搭桥,写手接单,制造案例,达人代发,套餐明码标价;本次小红书的专项医美治理行动,则是对站内违规医美及相关违规营销内容的治理,包括不合规医疗机构开展医美项目,违法违规使用不合规医药器械产品以及非法医美培训等,可以说小红书的医美专项治理覆盖了整条医美灰色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小红书平台已对医美内容进行了常态化治理,据小红书的医美治理专项负责人表示,“平台通过算法、机审、人审相结合,对违规医美内容与账号进行识别拦截,同时不断加大对此类账号与内容的巡查治理力度,最大程度的治理医美类目乱象”,通过常态化治理与医美专项治理行动,小红书将会对违规医美内容持续性打击。

从医美产业链来看,虚假种草内容的确是诱发医美乱象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前2次小红书平台对于医美板块的治理,还是本次专项医美治理行动,基于购物分享的种草属性,真实分享和营销分享很难甄别,这也增加了社区平台治理的难度,无论平台是从账号处罚上,还是从笔记下架上来治理,实际上都有些“治标不治本”,要想真正甄别真假医美信息,仍需消费者及机构主们共同努力,因此,为了使治理更具有科学性,本次小红书专项团队还进行了深入调研,对治理方向与内容均进行了优化升级,将一些新现象及新问题也纳入治理范围,还对部分搜索内容进行搜索提示,相信经过小红书医美板块的多轮治理,与平台监管的“常态化”,行业也将进一步向规范化迈进。

▲部分违规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违规账号

小红书平台的医美类营销被吊打?

经过这么多轮的医美专项治理行动,小红书上医美类目下的营销套路是否寸步难行了?小红书平台是否因此面临“业绩下滑”?在市场逐步走向合法合规化的同时,免不了驱动平台对行业的正向治理,虽说平台对医美的管控力度加大了,但依旧少不了部分高净值用户忠实于小红书,据尼尔森的《小红书媒体价值洞察白皮书》显示:81%的小红书用户曾浏览产品或者种草笔记后产生购买欲望,这说明小红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大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随着人们对美的需求的日渐多元化,医美用户也在逐渐专业化,这部分小红书用户有着极强的医美项目心智及判断力,因此,小红书仍具有广阔的医美流量,生产好的专业化内容,让更多消费者通过小红书去了解真正的医美项目,拥抱平台变化并积极做到合法合规化,方能继续掌握小红书下的巨大医美流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