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孩上班自带盒饭却被同事排挤的一条消息,引发热议。

小张毕业后留在了深圳,办公地点在罗湖一家高档写字楼里。

表面光鲜的工作,一个月的底薪只有3000块,剩下的全靠业绩提成。

初入职场,小张为了能尽快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每天都和大家一起吃饭。

因为公司不提供工作餐,中午一般都会点外卖,或者是去楼下餐馆。

一餐饭下来,人均30元以上。

还在拿实习工资的小张,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有一天,部门决定吃汉堡。

当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哪家汉堡更好吃的时候,小张则在心里盘算,哪家店的汉堡更便宜。众人最终选择了肯德基。

作为一个新人,她像往常一样,随大流点了肯德基。

这顿外卖花了自己68元。

而如果不点外卖,开在CBD楼下的任何一家餐馆,随随便便炒几个菜,人均也要五六十块钱。

除此之外,还有同事之间流行的下午茶。

一到下午两三点,就要喝奶茶、喝咖啡、吃甜点,同事之间轮流请客。

都市丽人的他们,通常点的都是人均几十的某茶、某雪,而不是小张日常逛街和朋友喝的蜜雪冰城。

跟着同事们吃了半个月,小张的底薪已经所剩无几,提成还遥遥无期。

左思右想,为了省钱,她决定自己带饭上班。

她算过,自己带饭的话,一顿成本下来不到10块钱。

从那之后,她不再跟同事们一起点外卖,也不再去外面吃饭了。

却没想到,一旦不再跟同事一起点外卖,或是下馆子,自己就被孤立排挤了。

大家见她每天带饭上班,不跟大家一起点外卖,也不喝下午茶,认为她不合群,开始在背后进行非议,甚至不再跟她讲话。

还有同事更为夸张,居然说小张带饭上班的行为,丢了公司的脸。

“哪个在高级CBD上班的白领会带饭上班的?会有这么土的行为?”

对于同事们态度的转变,小张百思不得其解。

“打工上班,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再说了,外卖吃了容易三高,倒不如自己做的饭菜,干净卫生还有营养。

湖南的白领小徐,也遭遇了类似烦恼。

由于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好,母亲身患重病,父亲在工地上做体力活,她便想着节省开销,把钱尽量攒下来。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做好早餐和午餐,放进背包里去上班。

没想到一段时间过后,自己却遭到同事的孤立群嘲。

不少同事在背后议论纷纷,甚至被叫进领导办公室接受批评:

“你来我们公司3个多月了,到现在还没有融入我们这个部门。”

“每天都是一个人上下班,连午饭都是自己带,也不跟部门同事们一起点外卖。”

“你这样,怎么融入大集体?”

最后,领导勒令小徐:明天不许带饭了。

“以后也不能带饭来公司了!”

从领导办公室里走出来,小徐满腹委屈。

她想不明白,自己带饭到底妨碍到谁了?

小徐的疑问,也是许多带饭一族的困惑。

有嫌自己带的饭味道大的,有嫌饭盒放在公司的冰箱里太久的。

难道你们点的外卖就没有味道了吗?

冰箱是大家公用的,凭什么你可以放饮料和酸奶,我就不能放饭盒?

鲁迅曾经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有因为自己带饭遭受职场霸凌的人,也有人因为自己带饭,成为办公室里的明星。

浙江女白领小林,既不跟同事们一起去食堂吃饭,也不点外卖,而是每天自带盒饭

不但是因为食堂收费高,一荤一素一汤都要13块钱且口味难吃,还因为外卖重油重盐,于身体无益。

100多人的公司里,坚持带饭的只有她一个。

久而久之,整个公司都知道了她就是带饭上班的那个人。

每到中午饭点,只要她打开饭盒,满屋飘香。

同事们闻香围拢过来,直呼“真香”,羡慕小林厨艺的同时,还有不少人希望也能吃上这样的饭菜,每次付给小林一定的劳务费。

于是,小林有了自己的专属副业——帮其他同事带饭。

这花费不了她太长时间,又有外快可以赚,她觉得很高兴。

很快,公司里带饭的同事开始逐渐多起来。

有人是因为省钱,有人则是因为吃腻了外卖。

还有人因为自己太太做饭好吃,收获了一批外国同事中餐粉丝。

不得不说,如今的职场环境有些“畸形”。

大家都加班,就你一个人按时下班就是没有脸色;

周末都参加团建,你因为自己有事不参加就被戴上无视集体,甚至眼里无组织的帽子;

等等。

这样来自同事的职场霸凌,并不少见。

虽说自古以来,我们就生活在一个人情社会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但像这种职场中,因为带饭这件小事就引起群体对个人敌意的现象,极其不正常。

抱团取暖无可厚非,但拉帮结派,甚至以别人带饭不跟自己一起叫外卖为理由,孤立伤害其他同事的做法,大可不必。

一个人在职场中的价值,应该大部分取决于他的工作能力,至于其他“合不合群”,只能是锦上添花的附加分。

更何况,带饭上班这件事,本身就无可非议,更不应该遭受其他人的无端指责甚至伤害。

这种职场上的不正之风,是时候有人带头扭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