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乱象

杞县叶某事件,这两天我连续发文。

并不是后知后觉。

12月5日,叶某实名举报,当天我就看到了。

因为她的实名举报里,有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除了极尽渲染,并没有对指控者提出任何证据。另一个是,案件还在公诉审理期,判都没判,你都不知道“审理保密期”的公、检方有哪些证据,何谈冤屈?

做一个理性看客,自然是静等官方回应。

但网络、自媒体开始借题发挥,发挥了“谁会不要根据、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谁就有流量”的一面,引导舆论。

无根无据构陷的“实名举报”小作文看不清,刻意炒作的“寻人启事”看不清,空穴来风的“通知我母亲要给叶婷判刑5年有期徒刑”的炒作也看不清?

一些自媒体,通过言之凿凿、“义正辞严”的对官方的声讨、对“受害者”的声援,收获了顶天流量。

最不应该的,居然看到有持证媒体和注册为“记者”的,也顺着炒作者说话。

官方的回复,除了部分理性的思考,并没有止住“质疑”。

应该是用户“石中美石”的出现,舆论一下子又反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言之凿凿、“义正辞严”质疑甲方的自媒体,立马转身,言之凿凿、“义正辞严”的质疑乙方,又收获一大波流量。

我就想问一下:如果以前的舆论是错的,你不是推波助澜的肇事者之一吗?你道过歉吗?

翻手为云、反手为雨,流量收的哗哗的,你发文是为了公平公正,还是只为了收割流量?

只为了收割流量,却整天言之凿凿、“义正辞严”,你不假吗?

这种整天信口胡说的自媒体,又有何公信力可言?

各平台应当出“信用分”规定,凡是信口胡说、且结果为错的,视情况扣1至10分。

人的行为,只有靠制度才能约束。

施行“信用分”,网络会干净的多。

二,社会乱象

杞县叶某事件,最新的消息,是叶家女儿与其大爷,在事发7、8个小时后的一段电话录音,不知道怎么流传到了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电话录音而言,并无不可。
也可见叶家女儿极具心机。

在预谋的电话中,叶女极力诱导大爷“有四个人打了”?“拿砖头啤酒瓶砸吗”?
大爷实话实说,“就俩”,“没看见(拿东西)”。

这里就有个问题:

叶家早就知道参与打斗的只两个人,为什么还要拼命咬上“村支书”、“刘某彦”!?

时至今日,网上还有一些“她是受害者”、“把人逼疯了”、“实名就可信”之类的言论。

这是简单和固化思维。

A在儿子面前,是父亲。在父亲面前,是儿子。
身份随便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叶女在“6.28事件”中是受害者。
但在网络中的行为,从可见的证据,她是造谣诬陷者。

“把人逼疯了”的说辞更可笑。若如此,人人都可以不要证据、不要根据的靠“卖疯”来占理了!

杞县叶某事件,官方也有几个问题。

一个问题,官方没了解到民间诉求。

在叶某报料后,民间是希望官方拿出证据的来说话的。而不知道此时是否可以亮证。

如果官方此时不能亮证,防止有人串供、逼供,你可以说出实情,说明“相关证据会在庭审公布”,而不是简单的一句“反映问题不实”。

官方的另一个问题,面对舆情似乎乱了阵脚。

你该抓的抓、该关的关,同时大大方方进行有理有据的公示,比你畏畏缩缩强的多。

世不公,皆因法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