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对于中国航空史乃至世界航空史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这一天,全球首架C919飞机,正式交付中国东航。接下来将进行100小时以上的空机验证试飞,积累商业运营的相关经验。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破空而出、翱翔蓝天。

“大飞机”由无到有,实属不易。从2007年国家批准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开始,各方面用了十年的研发制造时间实现首飞,再到今年9月,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直到本次首单交付。十五年磨一剑,中国的大飞机,终由设计蓝图,从而一飞冲天。

大飞机被誉为制造业上的皇冠,设计高度负责、安全标准苛刻、高技术密集。一直以来,大飞机制造技术始终被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所掌握,波音公司与欧洲空中客车争霸航空市场多年,各国的航空公司基本上均从这两家企业“下单”。毋容置疑,多年的经营与实践之中,世界航空器制造先进企业的技术水准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还在奋力奔跑追赶的路程上。只不过,此次C919首单交付,预示着最快明年上半年,C919将投入商业运行,也象征着中国航天器制造业迈进了坚实一步,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大飞机市场价值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公司发布的《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预测,2021年至2040年的20年里,中国需要补充民用客机7600余架,其中窄体客机就达5200余架,需求比例接近70%。作为窄体客机的C919载客适中、起降灵活、可用机场多,航线适用性强,大有用武之地和市场空间。

振奋人心的地方在于,尽管尚未投入商业运营,截至目前,C919已然获得市场认可,订单量达到815架,这其中亦包括中东、非洲等地的一些国家,性价比高的优势得以受到青睐。大飞机工业,产业链条长,仅仅C919的产业链上,研发、制造等各个环节,就串联着中国商飞公司以及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共有数十万人参与。同时,举全国之力的中国大飞机工业,也做到了集全球之智。在子系统方面,采取全球招标、比较选优,发动机来自美国通用电气、法国赛峰公司,而航空电子设备来自于洛克韦尔公司,实现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的统筹兼顾。后续在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逐步实现全部国产化,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的替代。全球化时代,中国大飞机,既是中国的产业机遇,也是世界制造业共同的福祉。

二十大报告当中将大飞机制造等取得的重大成果,作为新时代10年的标志性成就。的的确确,“8亿双袜子的利润才能买一架空客飞机”,就如这句二十年前流行的话,既反映出了二十年前中国制造业“代工工厂”的价值链下游地位,也折射出“世界工厂”技术含量低、获取价值能力弱的尴尬境地,但最重要的,当年的那种境况,激励了中国人,激励了中国制造业,从而以“十五年磨一剑”的精神,终于托举起我们自己的“大飞机”翱翔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