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吃粥”老故事

周盛传,清末淮军名将,官至记名提督,授广西右江镇总兵。

他是小站镇和小站稻的创立人,晚号北海老农,籍贯是安徽省肥西县农兴乡周老圩人,今天沧州的这个枕头吃粥的故事就是和他有关。

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荣升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坐镇京畿。鉴于“北洋筹防,全倚淮军,而以盛军为之中坚”,他奏调周盛传所部屯卫畿辅重地。周盛传又率部移师河北青县马厂,兴修大沽北塘炮台,巩固海防。当时,李鸿章奉敕兴复京畿一带的水利,周盛传任津沽屯田事,兴修疏浚河渠,利国利民。近代天津小站(清末时为新农镇)的开发,得力于安徽的两位淮军将领周盛波、周盛传,功不可没。

同治十一年(1872年),青县闹了水灾,民众生活困难,青县马厂军营按人头给附近村民发放救济粮。

马厂有个杨姓妇女来兵营领取自己的救济粮,她想到娘家也遭了水灾,无人救济,父母在家忍饥挨饿,怕是要被饿死。她为了给父母领一份救命粮,就把枕头裹入怀中,冒充婴儿想多领一份救济粮。杨氏也是个老实人,没有做过这种亏德之事,战战兢兢,慌慌张张的很快就露馅了。杨氏无奈就如实招认,自己拿枕头冒充婴儿是为了给爹娘领一份救命粮。兵营负责人员为了以儆效尤,就要处罚杨氏,首先取消她领取救济粮的资格,二要枷锁示众。

盛字营统领周盛传正好在马厂巡视兵营,正好听到这件事,他特意叫来村正询问杨氏之事。得知杨氏也是孝悌良善人家,为人并无作奸犯科之事,乡邻口碑也是不错。

杨氏为母冒领救济粮的事,让周统领想到远在家乡的老母亲,无法尽孝身前,深感戚戚焉。遂感念其孝心,就做主亲自特意批了一份”枕头粮“给她,让其送回父母家里煮粥救命,杨氏父母得救命粮后,深感周盛传大恩,这件事也在本地流传开来,这就是”枕头吃粥“的故事。

现在的青县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青县孝悌之人传承不断,2019年沧州日报报道:在青县马厂镇官庄村,有这样一对老两口,他们发现一些年轻人、早起打理生意的村民及孤寡老人早晨不吃饭。为此,他们就每天起早熬粥,免费送给乡邻,这一送就是17年。

郭庆玉今年75岁,任从凤68岁,为邻里熬粥已坚持了17年之久。老两口说,玉米是自家地里种的,面是自己磨的,花不了几个钱。因为每天需要做的粥多,任从凤每天五时多就起床,收拾灶台,准备柴火,烧水……她说:“小火熬出的粥口感才好,到邻居们来盛的时候,温度也刚好喝。”

“做一天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老两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真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