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毛松友在上海宋庆龄寓所摄鲁迅、蔡元培、萧伯纳、宋庆龄、史沫特莱、林语堂、伊罗生合影一张。

注: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局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伊罗生,美国新闻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著有《国民党反动的五年》、《中国革命的悲剧》、《亚洲殊无和平》、《心影录——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和印度的形象》(大陆译出有关中国部分《美国的中国形象》)、《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等。

这张照片现存放于金陵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