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这几年大力提倡科技助力教育,除了想用科技改变教育内卷的现状,同时也想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缩小教育的不均衡,尽一切努力做到教育均衡。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做到教育均衡确实有很多的困难,绿水青山是这些地方的地理资源优势,亦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阻障。

对教育来说,要想彻底解决教育均衡问题,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2022年,依托北京的OK智慧教育合作(帮扶工程)项目,内丘县山区红色学校用足科技变量,以OK智慧教育的数据平台以及学生和教师终端,盘活城乡教育资源,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OK智慧教育的新技术条件下,教学的边界和学习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优质资源的流动路径也更加多元、畅通。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让大城市的资源可以快速到达乡村每一个求知孩子的面前,以此为契机,新的城乡循环关系正在生成。城乡教育不再是中心与边缘的二元相对,通过科技引入的城市资源丰富着、迥然的教育资源有效补充着自身资源和技术的匮乏,让乡村教育走向新的振兴之路。

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在《自我的根源》一书提到,“一个人永远不能基于自身而成为自我,只有在与某些对话者的关系中,我才是自我。”在观摩了智慧教育支撑下的课堂后,笔者对这一观点有了更为具象的认知。

这是一节跨越时空的课堂,这更是优势资源聚集的课堂。在智慧教育支撑之下,这里的孩子们通过智慧课堂的视频资源,将唐人李白所见之“横夹大江,对峙如门”天门山胜景铺陈在孩子们眼前,三重时空远程连接、交叠。共享,在城乡、古今之间发生。而“老师,根据视频内容只需要进行稍微的点播孩子们就可以很快理解,随堂的检测因为数据的及时反馈让老师及时了解到每一个孩子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布置出更加合理的分层作业,让孩子的作业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孩子的学情进行有针对的性的作业。

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都说智慧教育,扩大了师生的生活世界,为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认知素材与思维框架。“智慧教育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也让乡村的孩子们享受到更优的教育资源,更为乡村教师业务提升提供了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