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北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举办了以“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为主题的北京人文论坛。论坛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育”“人工智能科学与伦理教育”“智能化教育场景下的治理挑战”三大议题,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的形式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探索人工智能科学伦理教育的模式与方向,探讨智能化教育场景下的治理挑战及应对。会议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报告》,分享了人工智能助力未来教育的创新实践。市教委副主任柳长安、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出席会议并致辞。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的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在使用端,技术赋能教育。智能化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改变了教育资源的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缓解了教育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公问题,使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中发挥积极的、有效的、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设计端,教育反哺技术。人工智能产品灌注了工程师和设计者改变世界的心血和理念,展示了工程师和设计者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做好工程伦理教育,倡导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设计开发中向上向善的理念,是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另一重要命题。
《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育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指出:在教育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高质量教育。总体而言,政府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互联网+”战略推动教育行业发展、公众参与倒逼教育升级三个因素构成了“三轮驱动”的AI赋能教育路径。
具体而言,AI赋能教育实现了优质资源大规模复用、大范围共享,推动教育公平,打破规模教育壁垒,提供个性化教育模式。与此同时,AI教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学科,作为科学知识与核心技术的内容载体和工具方法,为学生提供观念理念与思维认知;在学校侧,AI带来了学校管理方式、效率的极大改善;在家庭侧,AI赋能促进个性化学习发展,帮助家长更好地获知孩子的学习情况。
报告中还分享了商汤科技、科大讯飞和网易有道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上的实践案例,显示出新一轮的教育生态变革将加快到来。报告也指出,AI赋能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新教育鸿沟”、施教群体技能欠缺、学生隐私保护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当天,参加论坛的包括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北京)主任梁正,美国院校研究协会原主席、卡内基高等教育分类项目主任Victor M.H. Borden,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希贵,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商汤科技、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国内外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和教育领域知名学者、业界专家和一线实践者等30余人。
来源:中国妇女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