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林,亦称古乔、潮林,分设乔东、乔西、乔南三个行政村,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这片土地,因不锈钢和玉器而闻名。当真正踏上那数不清斑迹的旧石砖板,听着大蓬单车传来的叮当铃声,似是现实,又像是往事,交错之间,不自觉翻开的,是那渐欲尘封的八百载春秋。双忠古庙,二圣书院呈忠烈;天后故宫,楼船诏廊镌圣旨;烧龙化凤,磐东处处尽欢腾……一座古庙,一种习俗,对于古乔人而言,既是日常,也已成了荣耀与传承。

进士后人,大乡望族

古乔林族创业,始于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距今近八百春秋。林族鼻祖陶公,号文熙。原籍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涵头望江里(今涵江市),于宋理宗朝赐进士出身,历任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古乔乡志》有云:“公巡历潮州,见揭阳县山川灵秀,人文蔚起,任满回闽,谕其三子崇,号德高,卜地于附城西北隅肇创基业,称乔林里。”在此后,古乔立业仍有波折,南宋末年,元兵侵扰,林族神主被焚,族人逃难解散。直至明朝洪武初期,天下大定,避乱族人陆续归来,于古乔旧址乔林里修建各房祖厅,筑寨墙,建寨门,设更楼。

古乔乡为揭阳大乡望族。穿过大街小巷,来到林族祖先围居之地——乔林老寨。尚未洞悉寨子的规模和砖瓦的厚重,单是寨门口的四个大字——“磐垒古乔”,便如历史的印记,诉说着深厚的人文沉淀。“磐垒古乔”牌匾乃是清初皇帝所赐。清顺治初期,大局未稳,群雄争鼎,战火纷飞。时九军破揭阳城,连陷城郊村寨,唯独乔林屡攻不下。相传有一朝官战乱期间避入乔林乡,事后回京,将乔林抗击九军保卫家园之事上奏,皇帝乃御赐“磐垒古乔”四字,至雍正八年,寨众便立此石匾纪念。皇帝赐匾于小小乡寨,实为罕见,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忠庙大门

古乔八景,铭刻忠诚

揭阳乃文化古邑,有“海滨邹鲁”之称。古乔位于城厢,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繁多,素有文化乡之美称。而这其中,最为人熟知还应当属“古乔八景”。分别为双忠古庙、玄武圣泉、天后宫、御封碑林、磐垒古乔、林氏家庙、月梅谭、古乔后寨。这八景,其意义不止在于历史之悠远、技艺之惊人,更在于故事和精神的传承。建筑的背后,林族先辈们的忠烈事迹,在艰难岁月里磨炼出的不屈不挠精神,似乎都潜藏在砖瓦当中,在精美的壁画里。古乔八景是历史的载体,呈先贤嘉言懿范,启后世彰善瘅恶,不可谓不重要。

八景之一的双忠古庙建于明朝正统年间,至今已历五百余载,素有“古溪祠堂乔林宫”之美称。庙堂分前后二座,前座祀双忠圣王,后座祀文昌、魁星两帝君,称二圣书院。匾额“双忠庙”相传为状元林大钦手书,“二圣书院”为翰林院庶吉士林景拔笔迹,碑记、对联皆名家撰写。庙门石刻是明代精技,庙内设龙钟凤鼓,庙前置万年宝鼎,庙东扩建两座亭榭,供游人休憩。近观磐水环绕,远眺南山为民。“一方庶民祭一尊义士”,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乔林乡祭圣王、祀真君,既是数百年来的习俗传统,亦饱含着诚挚的信仰,怀带着族人“法完人而养正气,启文教而育贤才”的美好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诏廊碑林镌刻着四朝封赠的四十六道圣旨,古朴威严

乔林另一名景——天后宫,更是声名远播。天后宫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依水中高地而建,形状为一艘远洋大船船楼,磐水在此分流,每当潮水东来,水波打击船头,浪花四溅,似楼船乘风前进。船头刻有“安澜水庆”匾额,赞颂海神祖姑。宫庙建三进宫殿式。中殿顶端建八角藻井,既通风通光又壮丽美观。正殿供奉祖姑塑像,旁有侍女和千里眼、顺风耳塑像。祖姑塑像既庄严又慈祥,突出圣姑除暴去恶、救苦救难的形象。古庙后方辟有“天后园”,园中诏廊碑林镌刻宋、明、元、清历朝封赠的四十六道圣旨,既对研究天后文化及各朝历史有一定参考作用,也是林氏一族的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水而建的天后宫

似是一座宝藏,时光老人悄悄将秘密埋藏在乔林这片土地。匆匆脚步,难以丈量历史的绵长;短短文章,道不尽古村的前世今生。如果你是无法满足的探秘者,不妨身临乔林的古迹走一走,在苍茂的榕树底下,听乡人讲述一段华侨“过番”的往事,又或是在哪个带着雅兴的春节,赶上一场烧龙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