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我们每个人在成长中,无意间就被各种思想上的偏见所限制,导致我们总是没能清楚认识到真实的世界。@逻辑鬼才Oliver

前言:《社会性动物》这本书是1972年出版的一本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巨著,一经出版就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反响,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时至今日这本书经过多次修改,依然能给现代人带来启示。作者埃利奥特·阿伦森是当代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师从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费斯廷格。

它是一本讲述人际关系的心理学著作,涉及情感、移情、偏见、攻击性、从众性和利他行为等诸多方面。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依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本书中作者尽力阐述社会心理研究对于解决困扰当代社会的一些重大难题。阿伦森通过大量的材料和社会实验证明当今年代的许多问题来源于偏见、宣传、战争以及骚乱。

作者在本书中有两个偏向;一是认为实验方法是我们理解社会的最好方法,二是确定通过实验所发现的因果关系是有效的,唯一的途径是把它从实验室带到真实世界去。作者希望借此打开一扇可以观察世界的窗户。

人是社会性动物,所谓的社会心理学也是围绕着“社会影响”展开。这本书从某种层次上来说是让人类认清“自我”的书,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情况下人是愚蠢的,我们不仅无知,而且自负,总是尝试用自身短浅的经验和过往去强行解释世间万物。就如刘慈欣在《三体》中所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今天,我将从社会认知、自我辩护和偏见三个层面来探索其对我们自身及生活的影响。人总是喜欢事后诸葛亮,一旦知道了结果,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只有清楚的知道我们行为和认知的界限在哪里,我们才能在犯错前纠正自己。最后在第四部分我会结合书籍内容发表自己的一些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社会认知:我们大多数人,认知仅仅停留在“知道”很多不正确的事情上面。正视并且承认自己的思想局限,才能让我们活的更明智

人们总是试图去理解社会的意义,但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个体之间对于生活的理解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我们总是试图通过回忆自身的生活的一些片段,以此形成自认为正确的答案。这就导致思想局限的产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固执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纠正,就会导致我们不能接受新的思想,并且会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采取错误的做法。

就拿生活中的例子来说,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社会的形态已经和曾经判若两然,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很多父母却依然保守着老一代的思维,用自己以往的人生经验给孩子规划老套的道路:好好学习,考上个好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最后找个爱你的人结婚。

前段时间在某个平台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在父母眼中,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找了一家大公司,每月拿多少的工资,工作稳定事业有成。而在现代年轻人眼里,事业的成功更多是自己运营了一个自媒体平台,实现月入过万,或者自己创业开了工作室不用再给别人打工。

在这个情境下,因为老一代的人和新一代的人所接触的东西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同,于是各自都会保留自己的想法,不会轻易改变。从社会的角度,我们大多数人是认知吝啬者——也就是说,我们总会尽力保存自己的认知能量,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口号:现在是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时代。结合现在的科技发展,这么说不无道理。一次和朋友外出吃饭的时候,闲谈之中听朋友说到他们的父母和长辈对现在的短视频平台具有强烈的抵触,并且让自己的孩子远离这些产品。听完之后感慨良多,在我的意识里现在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流量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现在我接触到的行业都在探索短视频的玩法,时代就是这样的,一个对短视频充满抵触的人又怎么在社会立足。

这些思维的错误会让我们错过很多有效的信息,而我们却经常这样做,毕竟保持自己的思想不变会减轻我们的认知负担。但是这样的策略会让我们产生严重的错误和偏见。特别是在新思想和新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在封闭思维下所作出的决定会错过很多机遇。

以我的看法,人们必须意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否则我们都会被它所奴役。假如我们在评判社会或者他人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判断时依赖的是定性的、过时的标准,那我们就不能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去纠正自己的错误。更糟糕的是,假如我们依然不了解认知局限,那就会更倾向于把自己混沌的理解当成绝对的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自我辩护:当我们做错事情或是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总是试图尽可能的让他人相信我们的行为是合理的,这样做很不明智,它让我们陷入自骗式的陷阱之中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对自己的行为、信念和感受加以辩护,这样做会让我们心理上有足够的安全感。尤其是每当做错事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性的为自己辩解一下,以保持自尊不会受到重创。但自我辩护的作用不单单是这些表面,还有对我们日常行为的维护,如果我们本身存在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也会对此加以肯定,并且拒绝外来的建议。

在这里,作者认为人之所以会自我辩护是由于产生了“认知失调”,这指的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无论何时只要人在心理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认知,就会出现这种状态。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会极力通过各种办法减少这种失调,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去改变相互矛盾的认知,使其更加的协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一个熟悉的例子。假如一个长期吸烟的人阅读了一篇医学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吸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那这个人就会产生认知失调。“我吸烟”和“吸烟致癌”两种认知产生了碰撞从而导致失调。当这个人无法控制自己戒烟的情况下,他会采取一些办法来改善这种不安的情绪。比如他会轻视有关吸烟和癌症直接的联系,并且试图寻找一些那些吸烟却没有得癌症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他会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来将危险最小化,或者夸大吸烟对自己的重要性,这样就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去继续这种行为。

实际上,通过这些改变他已经成功的构建了一个新的认知体系,让自己不安的情绪安定下来。“近朱者赤,旁观者清”,我们很清楚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自我欺骗,不得不承认采取这样的认知是一个愚蠢的决定。自我辩护是一个陷阱,不仅控制了我们的思想,还让人对此至死不渝拼命守护。日积月累的错误最终可能会导致一事无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我辩护的想法根深蒂固,信息说服对于这种态度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如果个体持有这种态度,而外界的人所提供的信息又引起了失调,大多数情况下个体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对那些证据加以拒绝或者曲解。

每当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抛出一个观点,在潜意识里其实是很希望获得大家的支持和认可,而不大喜欢反对的声音,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人就会陷入惶恐,如果承认自己的错误就会显得自己不是那么自信。自我辩护会阻止人们去了解一些重要的事实,或是妨碍人们发现解决问题的真实途径。

在我看来,人们在经过思索得出一个结论之后,往往会倾向于去寻找赞同的迹象,以此提高合理性让自己心安。同时会对自己的选择有更高的评价,对自己认可的事物也只会看见它的正面,而不会去关注它的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偏见:人们依据有错误和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来的、针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敌对或是负向的态度

就如上面的标题所言,偏见是我们人类固有的一种思维误区,不健康的观念从小到大充斥着我们的人生。偏见所带来的影响不单是蒙蔽了双眼,很多战争和悲剧也往往有偏见的影子。比如我们的长辈总是认为生男孩比生女孩好,尤其在印度这种观念更是普遍。除此之外在上学的时候也总是听家长们说男孩比女孩聪明,后期成绩提升的更快。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科学家早已证明没有理由证明男孩就比女孩聪明,但目前依然有人这样认为。

这种偏见性的观念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思想上的,还会带动我们的行为,让人们对自己偏见的事物产生歧视并且加以迫害。这种思想是极其不健康的,它让人变得愚笨并且不懂得变通。偏见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在无意识下从不喜欢的人或物身上寻找某种特征,借此来提高自己的臆测。

比如在职场中,人们总是会认为职位上升快的人是因为公司里有关系,如果哪个长相不错的女生得到了事业上的发展,也会常常被人所诟病。偏见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并且难以改变。一个持有很深偏见的人,往往顽固执拗,不会受那些与自己原有定型不一致的信息影响。正如一句名言所讲:

去教育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就像让光线去照射瞳孔——它会自动缩小。

在我看来,我们脑中的偏见不仅凸显了无知,还妨碍了我们去探索真实的世界。尖酸刻薄的偏见让我们对于违反自己的预期的现实视而不见,用愚蠢的理由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活在舒适区。为了生活的更加睿智,时刻观察并改正自己存在的偏见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防止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不会因为自己的成见而对后代产生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基于《社会性动物》中每个人都会受社会认知、自我辩护、以及偏见的影响,从而让我们陷入自我欺骗和不断的错误之中,反思并纠正思想的漏洞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发展,根据以上观点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①保证自己的头脑极度开放

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不必多说,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新兴思想的出现,有很多放在以前无比正确的思想放在今天,可能已经漏洞百出。时代是不断进步的,为了迎合时代,我们的思想也要跟着进步,因此时刻关注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那些过时的思想就要清除。

就如《社会性动物》这本书所说的,我们总是停留在错误的“认知”上面,并且对此坚信不疑。我们要勇敢的承认自己存在思想上的漏洞,同时要尽可能的保证自己头脑的极度开放,让我们善于接受新的观念和想法,这样可以保证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不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所以,我们要虚心承认自己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做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与我们所知道的东西相比,能否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更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正视自己的错误,坦然接受并采取改正的措施

很多人之所以会做出错误的决定是因为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是对的,并且不让自己看到或是思考也许存在更好的选项。在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要很多事情要处理,出错是在所难免的。但如何对待错误却能看出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格局又能决定能走多远。

如果你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强行自我辩护,那你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这导致个体不愿意去考虑与自己不相符的结论。仿佛考虑与自己对立的观点会减少自己的自尊和独自做决策的能力。

因此,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坦然接受自己并不知道最好方案的事实,去听听他人的观点并加以考虑,不但不会削弱你的尊严和思考能力,还会让你在决策时有更宽阔的视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不客观的揣测自己不了解的人和事物

没有比在没有证据的基础上就客观揣测别人更糟糕的事情了。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揣测别人,本质上其实是想敷衍自己的懒惰和不思进取。

就如上文所提到的,我们对于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总是希望通过一些不理智的推测使其变得合理,这样可以让我们逃离不安和恐慌。这样做无异于自掘坟墓,把自己牢牢的紧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动物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强烈的倾向:对于自己基因相同的其他个体表现出善意;而对于和自己基因不同的个体则表现出恐惧和强烈的反感,尽管后者根本没有对它造成伤害。

综上,为了让自己更明智,不陷入自我欺骗的陷阱,勇敢面对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改变的前提。另外,我们也要相信别人的进步是来自于努力,同时反省自己的不足,从别人身上吸取宝贵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生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结语:

《社会性动物》这本书看完之后,内心深处久久不能平息。这是一本鞭辟入里、促人深省的好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思想上存在太多的桎梏,如果不是有人来指引,我想很多人究其一生也无法改正。希望我们能够不断学习,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