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抢药潮蔓延,更离谱、更刷新想象的事出现了。

这两天,“抢占县城退烧药”的话题冲上热搜。一些网友通过修改定位,用跑腿软件去广西、西藏等一些疫情不严重的偏远地区抢药,然后用快递方式配送到家。

在社交媒体上,还出现了很多分享异地网购药品攻略的帖子,不少网友效仿,称“一次性把店里的布洛芬扫光了”“你说的这个定位已经买不到了,我换了一个边境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占据话题中心的大城市,这些偏远的县城、农村地区,一向缺少能见度、曝光度,没曾想却以这样的方式登上热搜了——据报道,广西钦州一家药店工作人员称,现在当地药房也很缺货;另一药店工作人员表示,之前有很多购买此类药品寄送到外地的情况。

城市的购买力包围农村,城里人用先进的互联网工具去抢夺紧缺的药品,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分享经验,在不少人看来,这不啻为一种资源的“掠夺”。它不仅不道德,而且太过精致利己主义了。

“抢占县城退烧药”引起公愤,但说实话,除了那些大批量异地抢购囤药的,如果是适量购买留作自用,其实没必要大举批判。

说到底还是药品供应短缺问题,如果身边的药店、平台就能轻易买到药,谁会花费精力去异地抢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批判异地抢药之外,真正值得关心的是,那些偏远的县城、农村,真的准备好了吗?面对即将到来的冲击波,面对大城市的资源“掠夺”,其医疗资源的短板到底该如何破解?

那些流动人口更少的偏远县城、农村地区,疫情扩散还不严重,但外地人还能通过修改定位抢到药,并不意味着当地的药品储备足够了。

比如今天一篇题为《乡村新冠患者就诊实录:镇医院床位不足百张,药店退烧药断货》的报道提到,中部某人口大省下辖市的神垕镇,常住人口只有7.3万人,但“一些信息灵通的当地民众,早已把当地药店的布洛芬、连花清瘟胶囊等抢购一空了”。

小地方的药物储备,当然经不起来自大城市海量人群的哄抢。别说匀给外地人了,可能供应本地人都存在着巨大缺口。

不要感到奇怪。一直以来,医疗资源的分布,都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距,农村医疗保障能力的薄弱,不仅仅是体现在药品上,还包括医护人员、卫生机构、床位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为例,数据显示,农村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0年的2.6张增至2020年的4.95张,但全国平均数都有6.46张,城乡差距可见一斑。

床位数等人均医疗资源的差距,意味着一旦农村疫情扩散后,他们面临的医疗物资的短缺会比现在的大城市更严重。像前面那篇报道就提到,诺大一个镇,镇医院床位不足百张。

更棘手的是,大城市和边远县城、农村地区,人口结构同样有巨大差异,在疫情扩散后的抗压能力可能有天壤之别。

大城市通常以年轻人为主,抗毒能力更强,但县城、农村地区,是老龄化的重点地区,聚集着大量属于风险人群的空巢老人,病毒造成的杀伤力会更大,一旦不能及时买到药,住上病床,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这些空巢老人,原本就信息闭塞,对病毒缺少科学的认知,也不像城市年轻人那样,善于使用手机,使用各种便利的互联网工具,更不可能像异地抢药的网友那样,找个疫情的洼地也去异地抢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本应被重点保护的人群,现在成了被资源“掠夺”的对象,医疗挤兑攻陷偏远县城、农村地区,下沉人群处在随时的短缺风险中,这才是真正值得担心的。

疫情当前,人们的悲欢并不相同,放开后的抗风险能力也并不相同。就像现在不少人呼吁,在处理垃圾时适当消杀,以保护清运垃圾的老人,这未必是妇人之仁,它背后还是基于弱势群体的一种更危险的处境。

面对“抢占县城退烧药”,当务之急,是要加强药品的供应保障工作,提升产能;加强科普工作,减少对新冠的恐慌,打消盲目囤药的心理。

同时,借着疫情还不严重的窗口期,真正重视起来,对偏远地区加大投入——在某种意义上,资源薄弱、老人聚集的农村可以说是最后的防线,保护好农村,防疫的代价才能更小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