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艺术圆桌——沪上展馆名家对话桑吉才让”在南外滩AGL艺术展示空间举办,上海美术馆协会会长、原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原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汇艺术馆馆长胡晓斌、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毛安吉、策展人吴爱雯和宋稚璇、藏族青年艺术家、热贡唐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桑吉才让以及中外收藏家、企业家、艺术爱好者等参加活动。
在桑吉才让为大家详细导览唐卡展后,圆桌会谈正式开始。桑吉才让言简意赅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唐卡从艺经历,表示其唐卡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在继承前人绘画技艺精华的基础上,突出体现线条的质感,在线与色彩的关系与笔的关系、线与空间的关系、线与造型的关系、线与作者情绪的关系、以及线给观者留下的思考等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随后,沪上德高望重的展馆名家分别就桑吉才让的唐卡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原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认为,桑吉才让的唐卡与传统唐卡不同,除了表达宗教内涵外,还有美丽的表现形式。桑吉才让以扎实的绘画功力以及对审美的追求,迈出了创新的一步,即在传承传统优秀画法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人对审美的理解。
上海美术馆协会会长朱刚表示,桑吉才让自八岁起练就了“童子功”,结合他的天赋与后天养成的心境,他唐卡作品中的细节没有几十年功力不易达到。他在唐卡绘画方面的刻苦用功加上来自身心的领悟,造就了桑吉现今作品中的线条起伏感以及造型的美感。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点评,唐卡是一种有仪式感的绘画,颜料的用法特别考究。作为都市人为什么会喜欢唐卡?因为唐卡的植物颜料来自于自然,并且它能够经历时间岁月的考验。桑吉才让的唐卡作品制作时间长,精工细描,用其整个意念全程参与创作过程。宗教之所以在漫长的美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很大程度是因为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非常虔诚,身心全部投入。文化自信来自于“书写性”,桑吉才让的唐卡作品线条讲究,他的意念和肌肉记忆已全然渗透在作品里。
在桑吉才让唐卡艺术展展览期间,策展方举办了各类精彩纷呈的艺术活动:艺术与健康、名媛艺术下午茶、跨界圆桌对谈、跨界四人行、 “泰晤士杯”国际摄影大赛颁奖等,名家云集,阵容强大。
在唐卡文化和异域文化交流会上,犹太难民纪念馆陈俭馆长认为,桑吉才让从视觉艺术形象入手,把诸多相互矛盾的美学因素有机结合,把严谨的佛法内涵,用超强的艺术手段简要地表现在每一幅作品中。他的作品从布局设置、设色规律、色彩的独特性上,体现出了严谨而大气,简单而细腻,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感染力,令观众能以轻松喜悦的心情,既欣赏到作品精湛的笔法和超强的艺术手段,又感受到佛法智慧的深刻内涵。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政经处徐俊杰介绍,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斑斓的藏文化艺术中,桑吉才让绘制的唐卡寄托着他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我的不少老外朋友都喜爱唐卡,他们比国人更愿意去了解唐卡背后的文化。唐卡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作家潘真很感触,从画册上看唐卡,即使再精美的画册,都不如到现场看原作。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下子面对这么多的唐卡原作。这么多大尺幅的,即使是展柜里那些迷你唐卡,都气场十足,给人以视觉到心灵的震撼。桑吉才让儿时就是家里的祈福者,每天清晨看寺里的专职僧人打开每座佛殿的大门供水诵经,诸多神圣庄严的法相和色泽不知不觉铭刻在心中,加上从小拜师心摹手追,唐卡融进了他的生命中。然后,一辈子全身心扑在唐卡上,心无旁骛,用生命绘就一幅幅精品力作。
作家刘迪同样感言,心无旁骛的状态,是当代人普遍缺乏的。心不静,怎么出得了好作品?刘迪特别谈到桑吉才让画面的“法眼”,在法眼层次的人们,同时具有天眼和慧眼的功能,不仅仅能够看见事实,也能看清其来龙去脉,法眼代表智慧之心。文学创作也是坚守者的孤寂之作,需要拥有一双“慧眼”穿越尘世悲欢心旅。
多场圆桌讨论环节,发言人依次围绕桑吉才让的唐卡作品及绘画技巧进行了热切而深度的交流,呈现出不同行业视域的文化交流。在审美交流中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在跨界碰撞中启发艺术思维,更好地促进了跨领域跨地域的文化艺术交流,为“妙笔丹青——桑吉才让唐卡艺术展”划上了完美的句号。(撰文:宋稚璇 摄影:顾宸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