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聚焦“存量、增量、质量”三个维度,“挖掘、选优、培育、激励”四管齐下盘活人才资源,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培育锻造了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作风硬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活“存量”

打造“想干事”的人才队伍

坚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多点引流、多方激励、多元培育,着力培养造就一支为党分忧、为民服务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下好“选”字棋,把好“入口关”。通过好中选优“留”、就地取材“用”、广开门路“引”、因地制宜“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换届时平均年龄为42.7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38.4%,“四类人员”占比60.4%,“领头雁”和班子成员的能力素质明显提升。二是下好“管”字棋,提升履职力。统筹政治、经济双向激励,根据产生方式和任期考核结果,分别给予村党组织负责人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工资待遇、提拔担任镇(街道)副职、工资待遇提级等不同程度的鼓励激励,目前已为1名村党支部书记落实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为5名离任村党支部书记落实了离任工资待遇,此举极大激发了基层组织负责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下好“培”字棋,提升内动力。建立健全了村级优秀青年人才库和“备用转换”机制,对185名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分类管理、跟踪培养、结对帮扶、实战轮训,目前已有63人通过选举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或班子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好“增量”

凝聚“会干事”的人才队伍

坚持育其所长、用得其地、留得其所,通过政策引导汇聚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努力做到技术嵌在产业链、人才扎根实体中。一是建强“乡村顾问团”。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业龙头企业服务或创办领办涉农企业,相关待遇及职务(职称)晋升不受影响,企业每年给予一定补助和奖金。邀请退休干部、社会贤达等组建“返乡能人”顾问团,协助梳理工作思路,助推乡村事业发展。二是派优“科技特派员”。聚焦县域青梨、手工空心挂面、蚕桑“一青二白”特色富民产业,为县产业服务中心招聘农牧类专业硕士研究生4名,择优选聘24名农技人员下沉包抓12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累计推广特色产业栽植新技术11项,受益人群达2万余人。三是用活“助农潜力股”。创新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实操培训+基地包联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委托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委培吴堡籍农牧专业技术人才142名,毕业实训一年后以“县聘企用”方式安置到县内涉农企业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从事技术管理服务,逐步培养造就一支有本领、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提升“质量”

培养“能干事”的人才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创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拓展乡土人才作为空间,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一是让“土专家”多起来。探索构建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三位一体”培训体系,县乡联动完善人才评鉴、晋升、培训协会建设以及组织开展乡土人才专项能力认定。去年以来全县认定农村实用(乡土)人才1300多名;举办“乡村振兴人才贵州行”、艾灸、妇女手工艺等各类培训11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58人次。二是让“农创客”香起来。挖掘在外本土人才资源,充分利用“乡情、友情、亲情”为纽带,搭建平台“筑巢引凤”,鼓励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等本土在外人才支持家乡发展。用足用活创业补贴、产业提升、融资贷款等扶持政策,鼓励乡土人才建基地、办企业、兴产业,去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7万元、创业补贴80万元,带动创业就业313人。三是让“新农人”红起来。主动适应市场消费新趋势,积极融入新时代电子商务潮流,引进“指间星空”等电商领域专家团队蹲点开展电商实操、直播带货培训,培育了丁文军等一批电商带货的“直播网红”,通过“新农人”激活“互联网+农业”的新业态,让越来越多的“田秀才”“土专家”破“土”而出,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带领者、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乡村组织的强支撑,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