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为了摸索军事训练经验,加强官兵之间联系,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毛主席专门发布了《关于干部下连队当兵和参加体力劳动问题》的指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发出号召,让高级军官一年要当一个月的兵,去基层与士兵同吃同住,他解释说你们在一年之内,管了人家10个多月,让人家管你们一两个月,我觉得非常有好处。

号召发出后,很多开国将军带头响应,从号召发出之日起到1962年底,全军下连当兵的干部多达77万人次,其中将军有250人。

不得不说,毛主席的智慧无人能及,他让高级军官下基层不仅让部队凝聚力大大提高,还为部队的军事训练找到了前进方向。毛主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还是受到了一名解放军大校的启发。

1958年2月,解放军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政委何云峰穿着战士服装,佩戴列兵军衔,到该师第八连一班当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云峰一到连队,就完全按照一个战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格遵守连队纪律,不论是外出开会还是到服务社买东西,他总是要向班长请假,从不搞特殊,早上也争着抢着扫地刷厕所,有时开会回来晚了,看到战士们都睡了,他就悄悄地查铺,帮战士们盖好被子才上床睡觉。

班长看他年纪大,就给他换了一床大被子,被何云峰婉言谢绝了,他说自己是一名列兵,不能搞特殊,坚持使用和战士们一样的小被子。

在连队里,他不让战士们称他首长或政委,而是要叫他的名字,再不行也可以叫老何,在他的要求下,大家都喊他“老何”。

晚饭后,何云峰经常和战士们一起娱乐,帮助文化程度低的战士学习文化,帮他们写家信,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困难、呼声以及对工作中的意见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云峰靠着这样的法子很快就和基层官兵打成一片,大家纷纷提意见,他觉得合理的会立即解决,即便自己解决不了也会报告相关机关设法解决,大家都将“老何”当成了知心朋友。

在下连队的半年时间里,连队迅速出现了轻松活泼的局面,军事训练和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该军首长还多次表扬了何云峰。

很快,何云峰的事迹就被《解放军报》、《国防战士》、《云南日报》等多家报纸报道出来。

毛主席看了报道以后,联想到部队实行军衔制和正规化以后出现一些军官脱离基层、脱离士兵的现象,对何云峰下基层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下定决心要在全国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月在北戴河举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时,毛主席将这个想法提了出来,解放军总政治部也在9月20日发出指示,将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定为制度,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措施得到了广大官兵的热烈拥护,也发扬了我军官兵平等的优良传统。

当时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是第一个响应毛主席号召下连当兵的大军区司令员,自从参军后,杨得志已经有三十年没有过士兵的生活了,为了适应下连后的生活,在下连队前的十几天,他就有意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不仅取消了午睡习惯,还按照新条令进行操练。

临走前,他又召集了和自己一起下连当兵的干部开会,研究如何锻炼自己。继杨得志之后,邓华上将、杨成武上将、许世友上将、陈再道上将、秦基伟中将、韦杰中将、陶勇中将、成钧中将等也迅速下到基层当兵。

为了锻炼自己,所有下基层的将军都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当兵,杨得志到了军区驻徐州某连队,邓华去了海防前哨连,许世友也去了海防某连,陈再道到了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陶勇进入“井冈山”号战舰,成钧则是到了某海岛雷达站,还有一些将军当了坦克兵、炮兵等,为了让班长大胆管理,一些将军在下连队时还用了新名字,以致于很多战士都没能认出自己的司令员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下连队后被分到了二排四班,第二天上午的训练科目就是五公里,当时杨得志已经四十多岁了,大家劝他别跑了,但杨得志还是咬牙跑完了全程。

当天下午是分解枪支练习,老战士演练了一遍后,杨得志非常熟练地上手,用极短的时间就将枪支分解组装了一遍,看得其他战士啧啧称奇,纷纷夸他:“绍起同志,你很厉害啊,我只教了一遍,你就这么熟练了,了不起啊,只是你的军事素质这么强,为什么到这个年龄才当兵呢?实在太浪费了。”

杨得志笑着说自己战争年代也是当过兵的,训练间歇,杨得志在全连战士面前耍起了自己的绝活,用三根手指头做俯卧撑,引得战士们大声叫好。

在连队当兵的日子里,每天出完早操回来后,他就争着去打扫卫生,开饭时忙着给大家分菜盛饭,有时要离开班级时,他都会及时向班长请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杨得志的身份被班长发现,大家这才知道自己班里这个四十多岁的“杨同志”是军区司令员,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班长也感动地说:“司令员给我敬礼,这是我平生的光荣。”

1958年9月21日下午,毛主席接见了参加南京军区常委扩大会议的全体人员,他拉着许世友的手说:“世友啊,现在地方上规定每个领导干部要有一段时间进工厂当工人,下乡当农民,你们部队干部可不可以下连当兵?可不可以做个决议?”

听到毛主席的话,许世友连磕绊都没打,立即回答道:“完全可以,坚决照办!”

第二天,南京军区常委立即召开了会议,讨论如何落实毛主席的指示,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许世友第一个报名,要求下连队当兵,经南京军区常委研究决定,由许世友、张才千、肖望东、林维先、饶子健等30位将军为南京军区首批下连当兵的领导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中,许世友换上战士们穿的解放鞋,换上士兵服装,戴上船形帽,肩背背包,在屋里走了两个来回,边走边问一旁的秘书和夫人田普:“你们看看,我像不像个兵?”

田普笑呵呵地回答:“像,真像,就是看着老了点。”

许世友对着镜子整了整衣服,说道:“你们说像没用,战士是镜子,他们说像才是真的像。”

10月17日一大早,吉普车就将许世友送到了浙江宁波海防前线某部六连,六连官兵听说大名鼎鼎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要来当兵,又惊又喜,争相转告这件稀奇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们敲锣打鼓,列队鼓掌欢迎“老兵”下连队,连长非常紧张,但还是按照老习惯跑步到许世友跟前,立正、敬礼、报告,许世友见状连连摆手:“你们搞错了,从现在起,我是一个兵,是你们连的上等兵,应该是我向连长你报告才是。”

说罢,许世友举手向连长敬礼,按照规定大声地报告:“连长同志,上等兵许世友前来报到,请分配工作!”

连长吓了一跳,脸憋得通红,好半天才说:“首长,您被分配到二排六班。”

许世友一听这话,脸色立马沉了下来,纠正道:“连长同志,你怎么还没有改过来,我不是首长,是上等兵许世友!我向你表个态度,我这个兵好领导,一定听党支部和行政上的话,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会找你们的岔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长讷讷不敢说话,许世友也不为难对方,迈步朝六班的地方走去,向班长张吉水敬礼报告:“报告班长,上等兵许世友向你报到。”

张吉水慌忙从许世友手里接过背包,旁边的一名下士也给许世友递过来一杯开水,恭恭敬敬地说:“首长,请喝水!”

许世友摇摇头说:“都说了,我不是首长,是上等兵,你比我还要多一道杠呢,怎么还喊我首长?以后你要多多指教我,就像师傅带徒弟那样,行吗?”

话虽然这样说,但许世友一脸威严,别说是战士了,就连平日里向他汇报工作的下属都很怕他,更何况这些入伍没多久的新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饭的时候,张吉水和其他战士争先恐后地帮他盛饭打菜,但都被他拒绝了,向大家解释说:“哦同志们,我在你们班里当兵,班长就是我的上级,就要大胆管教我,不要太客气了,让我拿下官架子,一个战士要班长盛饭,这还了得?”

有一次,许世友正拿着扫把和其他战士一起打扫卫生,这时走过来一个拿着照相机的干部,对许世友说请他帮忙摆个姿势照张相,许世友一听就不乐意了,他眼一瞪大声说道:“人民公社五六十岁的老社员一天干到晚,也没有人替他照一张相,我就干了一点活,就要照相,这像什么话?”

经过几天的适应,许世友开始了战时生活,每天和班里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很早就要出操,训练队列等,最开始时,许世友还跟不上训练节奏,但他是个不服输的人,每天训练结束都要自己再加练,靠着不服输的劲头,他终于拉近了和战士们的距离,大家也对这位“大首长”的韧劲非常钦佩。

战士们对许世友的关心从对他的称谓上就可以看出变化,刚开始时,战士们都喊他“首长”,许世友纠正了多次后,大家才喊他“许同志”,因为他年龄大,后来大家又称他为“老许同志”,最后索性喊他“老许”了,有些胆子大的同志还喊他“许老头子”,许世友听了之后不仅不生气,还笑哈哈地说:“如果我不当兵在家种田的话,老乡们就会喊我许老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战士们对自己的称谓上,许世友知道自己越来越像个“兵”了,他的心里终于松了口气,在后来的训练中更加认真了。

当时他所在的连队正在大练兵,为军区即将举行的渡海登陆作战演习做准备,要下河训练泅渡,当时已经十月份了,河水很凉,战士们担心他下河训练会冻出病来,但又知道劝不住他,张吉水就想出了个办法,对许世友说:“老许同志啊,你不要下河了,站在岸上当个观察员吧。”

许世友知道大家的意思,但还是坚持要下水,为此还说自己眼睛不好,当不了观察员,大家只能让他下河训练,但却时刻注意着他的情况。

训练结束后,许世友还说道:“你们不要担心,再说了,战争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万一我的指挥舰被打沉了,不泅水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部队还会定期进行攀岩训练,许世友怕其他人又说自己年纪大,不让自己参加训练,他趁旁边同志不注意,疾步上前,抓着绳子就往上攀登。

这一幕被记者做了报道:50多岁的老将军像年轻战士一样带头攀登陡峭的山峰,他一声:“上!”战士们紧紧跟上去,正当他攀到半山凹处时,攀绳被后继战士拉紧,老将军突然脱手,身子悬空了,站在地面上的保卫部长赵一德顿时脸色苍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老将军身子一斜,一手抓住攀绳,一脚蹬住岩石,身子往上一蹿,另一手又抓住攀绳,终于化险为夷继续攀登……观者无不惊叹!

许世友虽然年过半百,但武功底子还在,吃饭的时候,他还会抡起板凳耍上十几招,左挡右砸进退如风,吸引了好多战士,有空时他还会表演打拳,大家都被他的功夫吸引了,纷纷成了他的“徒弟”。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他对班长说:“我和你们在一起,好像年轻了十几岁,走起路来浑身是劲,好像年轻了十几岁,走起路来浑身是劲,步履轻快,这种心情是吃山珍海味都得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钧中将下连队当兵时,为防基础层干部不敢对他大胆管理,战士对他特殊照顾,改名成本兴,对自己担任的职务也严格保密。

因为战士们没有见过他,刚开始时非常顺利,可这个秘密被一个偶然的机会给捅破了。

一天下午,成钧正和班里的几个战士在值班,突然班长喊了一声:“起立!”

成钧和几个战士迅速站起身,此时福州部队空军副司令员刘鹏到了值班室,班长刚要报告,却将刘鹏少将径直走到了“成本兴”跟前敬了个军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下子秘密保不住了,成钧只好和战士们说了实话,成钧想当普通一兵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

第二天早上,成钧要到食堂吃饭被班长拦住,说今天在宿舍吃饭,成钧问他原因,班长只说了句“今天特殊”。

不一会儿,一个战士端了一盘煎鸡蛋进来,放到了成钧跟前,见此情景,成钧脸色一沉,生气地说:“同志们吃的菜我又不是不能吃,为什么要照顾我呢?”说完不管班长和其他战士如何解释,拿起碗筷朝食堂走去。

时候,成钧找到了连里说道:“我是下来锻炼的,同志们能吃的东西,我也能吃,同志们能住的地方,我也不能例外,同志们能掌握的技术,我也要学会,希望你们不要把我当客人,我现在是列兵,对我的要求越严格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钧所在的连队驻守在海防前线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上,他们的阵地设在一座山头,宿舍在山脚下,一天,轮到成钧所在班级战斗值班,正患感冒的成钧不顾其他人劝阻,带病参加值班。

下午,成钧要到山下办事,和班长请假后,班长让他办完事不要回山上了,可是到了晚上十点钟,成钧又回到了阵地,班长问他怎么回来了,成钧认真地回答说:“今晚是咱们班值班,我是这个班的战士,怎么能不来呢?”

就这样,成钧按照一名列兵的要求,带病和班里其他战士一起在山上坚守了一夜。

邓华上将下连队的当天晚上就要求去值勤,排长没有批准,他一再请求,终于在第二天参加了海岸观察哨的值勤,晚上他端着枪,跟着班长在悬崖峭壁间的羊肠小道上来回巡逻了两个多小时,此后,他和战士们一样每天轮班执勤,风雨无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勇中将下连队当兵时上了军舰,当时舰队规定士兵住在舱内不允许抽烟,陶勇烟瘾上来后就爬到甲板上抽,战士们考虑到他年纪大,爬上爬下不方便,就给他找了个烟灰缸,让他在舱内抽,陶勇拒绝了,他说:“我和你们一样,都是水兵,绝对不能违反规定。”

这些将军们大多年过半百,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伤病,但在训练场上,他们都不落于人后,和其他战士一样勇猛顽强。

陈再道上将当时眼睛不好,恰逢部队射击训练,这可让他犯了难,戴上老花镜能看清枪上的缺口和准心,但却看不清靶子上的瞄准点;不戴老花镜盯着看一会儿眼就花了。

面对他人的规劝,陈再道不怕困难,刻苦训练,还请优秀射手做示范、谈经验,最终,四种武器实弹射击考核,陈再道全都得了优秀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训练间隙,杨得志还为战士们讲战斗故事,只要一开讲,里三层外三层都围满了人;陶勇在晚会时也和水兵一起登台演出,他扮演的老农活灵活现,得到了大家的叫好声。

不知不觉,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最后的考核中,这些将军都得到了“标兵”的称号,临别前,他们和连队官兵互相赠言留字,约定以后继续通信联系。

这次的下连队之旅,让将军们普遍感觉收获很大,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锤炼了思想,更了解了战士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发现了很多平时不易发现的问题,也为以后的工作打开了思路。

基层官兵们也在将军们的鼓励和感召下,热情逐渐高涨,官兵平等、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有力地推动了部队的发展建设,时隔半个多世纪,再回头看去,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伟人的智慧常人所不能及!